第八章(1 / 1)

()雨蒙蒙地淋着,不断地在窗外织着轻薄闪亮的丝帘。满目山川,湿气充盈。

老翁收回目光,对恶来说:“那晚上的雨,可要比这天的大得多。”

恶来问:“那后来怎样,寺人披他不会丢下你不管吧!”

老翁点点头:“他把我送进了一家农舍里,给我服了疗伤的药后才离去的。”

恶来叹道:“这真是个怪人!”

老翁抬起脸来,吁了一口气:“你应该知道,那时候最让我痛心的是什么。我可是一直把菊花叼在嘴里的……”

他在心里默默念道:“那么多美丽的黄昏,风总是轻轻漾着我的心事,我总能闻到那浓浓的菊香。虽然,我永远也留不住一只蝴蝶……

那天晚上发生的事太突然了,瞬息万变。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她永远也不可能属于我了,也许从来就不曾有过。“

蒲城,重耳府,众门客聚在大厅里,乱成了一锅粥。少时,重耳由解张、赵衰陪伴,走了进来。

魏武第一迎上去:“公子,魏武愿乞一队人马,去城外十里迎击那寺人披!”

重耳脸色颓灰,摇了摇头:“寺人披是奉了父王的旨意而来,我岂可让蒲人因我蒙背抗上的罪名。”

魏武一呆,摊了摊手:“那现下如何是好,公子请快拿主张。”

解张道:“公子准备暂往翟国一避,有愿意相从的,即刻回去收拾行装,马上整队出发。”

门客们皆应道:“臣等愿意追随公子的车前马后。”

重耳却忽然问道:“卫姑娘呢,你们谁见到她了?”

蒲城东,垂柳掩映的十里烟堤上,一匹白马正在啃着青草。

魔仙儿一身黄衫,站在一棵。矮柳下,朝着古道的尽头张望。

时令已介初秋,天高水阔,空气清新,远望群山,依然是红裹绿装。她却无心欣赏这般景致,眉头一直紧锁着。

前方,两个黑点在跳动。瞬间,已经来近,却是两匹青骢马。

马上是两名武士打扮的人,皆粗壮英武。左首的寺人披一身黑衫,外加了一袭红披风,白发也用根红带系扎。右首的大汉较他更为浑壮,天神一般,面色黝黑,铜铃大眼,满脸硬髯,却是力王屠岸夷。

两骑冲到近前停下,屠岸夷叫了声:“师妹!”

魔仙儿向前几步:“大师兄,二师兄,你们可来了!”眼里闪露着欣喜。

寺人披却并不下马,只问道:“重耳呢?”

魔仙儿道:“还在城里。”

寺人披一扬手:“杀进去!”

魔仙儿却又叫道:“大师兄,介子推呢?”

寺人披用奇异的眼神看着她:“他不会再来碍手碍脚了。你怎么啦?”

魔仙儿迟疑着,咬咬嘴唇:“没,没什么。”

三匹马箭矢般朝蒲城冲去。

公子府邸,仆人们四下穿梭,忙着收拾行李细软。众门客各自散去后,就没几个再回来。重耳突然狂笑起来,把解张和赵衰吓了一跳。

可重耳并非失态,却是有感而发。他半伏在檀木椅子上,几欲笑岔过气去。解张慌忙上前搀扶:“公子……”

重耳的笑声突地变成了哭音,“父王,你为何要听信骊姬、优施的谗言?我和奚齐、夷吾可都是你的亲生骨肉啊!”

赵衰闻听叹息着:“事到如今,公子你……看开些吧!”

重耳满脸挂泪,看着两人:“你们为何不走?我重耳软弱无能,做事及不得夷吾狠辣,更比不上奚齐他有那么多权党。你们早就知道跟错了人是不是?”

解张慌道:“公子,谁不知你仁义济世,二公子他们岂能和你相比。”

正在劝慰间,走廊上猛地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远远地,听见魏武道:“公子,那寺人披已杀进城来了!”

解张脸色一变:“事不宜迟,公子你赶快从后门走!”

重耳慌忙站起:“可这家眷……”

解张急道:“顾不得了,逃命要紧!”

呼啦一声,魏武、贾佗、颠颉等带着三十几名武士涌了进来,都嚷:“公子还不快些动身,迟则不及!”

重耳不由自主地随着众人涌去后门,穿过假山,刚到门前,便听啪地一声,门板上显出两个人形,竟是穿门而入。

当先的一头白发,黑衣,紫靴,红披风,手中拎着柄七尺长的巨剑。右边的是个青衣巨汉,虎背熊腰,左手一只铁盾,右手一把短戟。

众人一下子凝在场中。

听白发人淡淡道:“我来了,多劳久候!”

身后黄影一闪,魔仙儿已俏生生地站在他俩身后。重耳一呆,嘴张了张,却没发出什么声来。

听寺人披道:“多谢公子照顾在下师妹这么久。”

重耳发了声怅叹:“卫衣,你瞒得我好苦!”魔仙无言,只是深深一揖。

便听寺人披大声道:“奉晋王旨意,勃离亲来蒲城接迎公子,前去绛都复命。”

屠岸夷向旁边一闪:“公子,请!”

解张冷笑道:“二五得了骊姬母子多少好处,这般替奚齐卖力?”

赵衰也道:“我家公子要去绛都见驾,自有我们一班人相随,又何劳二位千里奔波了。”

寺人披默视众人,右腕一翻,亮出一物:“虎符在此,违令者斩!”重耳见了,面如死灰。

魏武众人哗地围上来,大声道:“谁敢带我家公子走!”

寺人披眼眸收紧,杀机顿生,扬剑,剑锋光芒烁闪,鬼魅般冲了上来。

贾佗手持开山刀,首当其冲,第一个迎敌。他只看到寺人披眼眸中闪过一丝寒光,徒觉骨髓发冷。

剑光一闪,人头落地。一腔热血溅起丈高。

寺人披丝毫不耽搁,剑光再闪,魏武、颠颉双双跌了出去,肋下鲜血狂涌。

几声闷哼,残肢、鲜血乱飞,人似稻草一般被割倒。

门客胥臣善射,见寺人披来得太急,赶忙搭箭引弓,瞄着咽喉一箭射出。

寺人披手腕一翻,已将箭矢叼在手中,看也不看,反掷回去。胥臣急用弓来格时,嗤的一声,弓裂,箭势不竭,正中他的咽喉,当场毙命。

众人见寺人披闯进人群,如入无人之境,无不胆寒。

寺人披收剑,再寻重耳,早已失却踪影。

适才,拼杀一起,老仆壶叔就引着重耳逃向侧门。幸喜,那里无人拦截。

壶叔呼哧呼哧地喘息着:“公子出此门后,便有车马接应,请速速逃往翟国,勿要滞留。”

重耳犹自放心不下:“壶叔,我脱身倒不打紧,只怕是赵大夫他们受了牵累。”

壶叔急道:“这当儿公子你还有心思顾着别人,寺人披来到蒲城只为拿你,你走不脱,反倒坏了大家的性命。”

重耳点头说是。二人急急地穿过花庭,绕过荷池,眼瞧着离侧门只有几步远,重耳忽听到壶叔大声说:“好冷的风!”

一回头,不由得魂飞魄散,壶叔的头颅波地一声飞向半空,划出一道血旗花。那具鲜血淋漓的躯体兀自向前冲出两步,才栽到在地。

眼前一花,寺人披已仗剑拦在身前:“公子,恕勃离无礼了。”飞身跃起,探手来捉重耳。

忽听几声暴喝:“勿伤我家公子!”四条人影飞奔而至,却是狐毛、狐偃、解张、赵衰四人,四柄铁戈上击下扫,左拦右架,硬生生将寺人披截住。

寺人披脸上荡起股青气,长剑再次扬起,便要还以颜色。

重耳忽然大声道:“大家住手,让我跟寺人披去见父王就是!”声音突低,摇头叹息,“拦不住的……”

解张、赵衰悲声道:“公子……”

重耳抬头看着寺人披:“勃壮士,请你勿要怪罪他们,凡事重耳一人承担就是!”

寺人披冷电似的目光在他脸上转了转,又暗下了:“勃离此行,只为了公子一人,与别家的倒不相干了。”

说着话,屠岸夷和魔仙儿一大群人也相继赶到。重耳环视众人:“重耳无能,空负了众位卿家……”

魏武突然吼叫着扑上来:“为人臣仆,却不得为主上分忧解困,还有何等面目留活世上!”朝着寺人披当头一刀,“寺人披,我魏武可不怕你!”

屠岸夷冷冷一笑,抢先一步,铁戟扬起,当地将刀格开,大叫:“那我就成全了你!”

铁戟呼地砸响魏武的胸口,寺人披一皱眉,伸剑一挑,将铁戟挡回:“好了,我们来此不是为了杀人。”看着重耳,“公子,勃离很敬重你门下人的忠诚,只是我王命在身,还是要带你走!”

蓦地,园中的荷池掀起一股冲天水柱,水雾四散中,两条人影从荷池里窜出,在空中旋了两圈,落在人群中。一人大声道:“寺人披你错了,有我在,就没这么容易把重耳带走!”

众人回头看时,见来人竟是介子推和一个黄衣白发的老者,不禁又惊又喜。

那老者的装束甚是奇特,头上戴了一顶高有二尺的黑冠,麻衣黄袍,用草绳扎结,脚下是一双木屐。那张脸却是枯瘦的,肤色蜡黄,表情漠然,眼眸黑乌乌的,几乎瞧不见有白仁。

重耳喜极而泣,上前握住老者的手:“大师,您终于赶来了。”转头看了介子推一眼,“子推……劳累你了。”

听老者叹息:“十五年之约眼看期满,本以为你不会再有什么劫难。谁想,我这把老骨头到底还是逃脱不开。”

介子推的眼光只在寺人披脸上一晃,便越过屠岸夷,留在了魔仙儿的身上。那个美丽的身影是如此的陌生,隔着那般遥远。

老者上前几步,逼视寺人披:“你就是剑魔?”

寺人披很冷静地回视:“帝听子大师?”

介子推仿佛看见一朵黄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打着旋儿,做着最后的舞姿,飘落,飘落。他心想:“秋天来得太早了!”

寺人披笑道:“七日前,曾去得紫云洞造访大师,可惜未曾遇着,勃离甚是引以为憾。”

老者道:“代我死的是我那仅有的一个徒弟殷仇,看来,我这一门是后继无人了!”

天地间一片虚无。介子推痴痴地想:“我不会再叼着菊花走江湖了。”

老者道:“不知寺人勃离信不信宿名,造化?”

寺人披道:“勃离是个铁石心肠之人,只要认定了一条路,便会走到底,谁劝也没有用!”

魔仙儿的目光一直注在寺人披的身上,柔情无限,那本是介子推日思夜想想看到的,可惜现在却是对了别人。

寺人披问:“大师以为勃离此行会功败垂成?”

老者道:“重耳命中虽该有此一劫,却能化险为夷,你杀不了他的,不过是另搭上一个人的性命而已。”

介子推只觉眼角润湿:“怎么啦?我竟想哭?长这么大来,我不记得自己曾哭过几回。娘亲说,禾谷熟了才会低头,软弱的人才会流泪。可……阿娘,我想要哭了。”

寺人披问:“谁的死能消去此劫?”

老者一拍胸脯:“就是我这把老骨头,只怕还禁不得寺人披你来捏!”

介子推全身微颤:“此间事儿一了,我走了罢,回山里去……”

老者道:“很久以前,我就有预感,我的修行会遇到劫难,不想却是应在你的身上。”

寺人披笑了:“真有这等事?”

魔仙儿终于觉察出一道火辣辣的目光。她抬头看着介子推,那目光竟是异常的复杂,隐含的东西太多了。

介子推心想:“你终于看见我了。”

老者走到水池边:“十几年中,我眼前总能出现一幅画——深夜,荒野,大雪飘飞。一头孤狼蹲在山岗上,对月嚎叫。”转头看着寺人披,“原来那就是你的化身!”

寺人披也跟了过去,面色沉重:“我也做过几次梦,梦见了你说的那般景象。看来,今天你是非得借我的剑来兵解了。”

风一漾,花落无数。介子推看着满天飞舞的落红,觉得心在滴血了。

老者咬破右手食指,将血滴在水面。一股白雾顿时涌出水面。

寺人披瞧着水面,若有所思。

花落,如雨。介子推的一颗心也飘飘荡荡,无所依附。魔仙儿……

老者转头问寺人披:“你看到了?”

寺人披点点头,忽地反手一剑,剑光直射向重耳。

介子推瞧见魔仙儿的杏眼蓦然瞪大,惊愕得张开了嘴巴。剑光已袭到了重耳身上。

一块衣袂飘飘飞向寺人披。重耳脸色登时变得煞白。

那一剑,寺人披只割下了他的半幅衣袂。

解张等哗地围住了重耳,眼不眨盯着寺人披的一举一动。寺人披将衣袂收入怀中,回视屠岸夷和魔仙儿:“我们走!”

屠岸夷急道:“可这重耳……”下面的话立时止住,寺人披的目光似利剑一般锐利。

三人走过介子推身边。

寺人披一停,看了他一眼,欲言又止,叹息一声,走过了。

屠岸夷大步跨过。魔仙儿低头急急绕过了。

寺人披走到墙根,双手一推,墙壁立时塌陷。他大步踏了过去。

三人慢慢远了背影。马蹄声渐弱了。

众人长长吁了一口气,庆幸这瘟神去远了。

老者却依然低头看着水面,一动未动。

重耳走上前去,唤道:“大师,这次多亏了你相救。”

却无声息。再细看时,老者面带微笑,早已气绝。

秋风一吹,满树叶落。介子推心想:“好凉的秋啊!”

一两点残花稀稀疏疏,掩映在叶丛中,不时地飘飞下来,像翩翩彩蝶。

不知何处,传来古筝的弹响,声音渺渺,在夕风中震颤着。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可江湖中发生的故事却永远也不会结束。

介子推叹息着,瞧着树上的最后一片花瓣轻轻在空中飞旋,悠悠地落在了他的肩头。

他感到了丝丝的秋凉。

(中)

人世不断衍生悲欢故事。欢乐的末节带了钩,钩起悲伤的首章,而悲伤又成为另一篇欢乐故事的楔子。

人的有情必须放在无情的沧桑之中,才能看出晶亮。

雨后的峰山峻秀独出,犹如几朵含苞欲放的莲,翠绿欲滴。

一道彩绸样的虹从对面山里划出一个硕大的半圆后,才插入了湖边的灌木丛里。湖边的绿丛也就洒满了绛紫、蔚蓝、翠绿、金黄等多般颜色。

看着这绝美的人间奇观,恶来和老翁都不由得喝了声彩,赞说好景致。

突然,一行白鹭从芦花丛里跃出,扶摇而上,掠过湖面而去,遥遥飞向天边的云堆。

两人瞧着天际,浮思如大漠孤烟。老翁问:“几只?”

恶来答:“十只白鹭,很吉祥的数字。”

老翁颔首,依然没收回远去的目光。过了一会儿才说:“你知道么,我的眼力不行了。”

恶来哦了一声:“是么,这倒没看出来。”

老翁道:“四十年前,我在岐山拦截屠岸夷时受了伤,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可是眼球却给伤着了。”

恶来说:“听起来,你和寺人披、魔仙儿往后还有纠葛?”

老翁点点头,说:“当然断不了,老天爷就是这么霸道,不把人折磨够了,是容不得你脱解的。”

他看向远山,目光深远。

“有时候我甚至想自己是不是一个不祥之人,和谁接触了都要受牵累。就拿隐在岐山里的野人部落来说吧,也是因了我,才打破了它几十年来的祥和宁静。唉,血光之灾总是跟缠着我,叫人怎么也摆脱不了。”

他起身,飘袂而去。脚下山路,蛇一样盘曲着。

路侧,竹叶森然,荆棘交错,阳光在叶隙里折碎。

“我一定要把他们拦下来!”他心里恨恨地想。

路径尽头,消失在竹林深处。他拔开一丛丛柔韧的初篁,跨上溪流中间的苔石。

为了护持公子重耳逃往翟国,解张设了三道关来拦挡。他是这最后一道,也是最难守的一道。他手里紧紧抓着昆吾剑,感觉出它沉甸甸的分量来。

他踏着秋风落叶,走在溪畔上。水里有他拉瘦的倒影,影子黑黝黝的。

解张告诉他这一关最难守,因为出了这座山便是秦国的界面了,不管是追杀者还是拦截者,势必都要孤注一掷。

风声呜咽,他走着,想着。眼前地势豁然开阔,是一处断崖。左侧一条小路,是上山的必经之处。

回首西天,血红的太阳正被山头一大口,一大口地吞掉。

他全身一阵发抖,蓦然冲着远山长啸起来。叫声惊飞了一大群百劳鸟,呱呱叫着拍翅飞远了。叫着拍翅飞远了。拍翅飞远了。飞远了。远了。

追杀者终于出现了。为首的是力王屠岸夷,他胸前后心各佩了半副护心甲,手里执根鸡蛋粗的混铁枪,带了一小队铁甲武士,杀气腾腾地逼近来。

看见介子推仗剑拦在道中,屠岸夷裂嘴大笑:“你还想来送死不成?这会儿可没有人保得你!”

介子推一声不吭,只扬了扬手中的剑。屠岸夷一挥手:“杀了他!”两名武士执戟冲了上去。

剑光一闪,两道血箭噗地喷出来,尸体被扫下了悬崖,好久才传回声响。

屠岸夷脸色一变,提枪兜心刺来:“别以为我不敢杀你,今天凡挡我道的一律得死!就算小师妹在场也没有用!”

介子推脸色铁青,并不答话,侧身闪过铁枪。屠岸夷枪枪不离他的心口:“我倒要瞧瞧你有什么好手段,还能让我大师哥重看!”大吼一声,如同炸雷。

当地声,介子推的昆吾剑差点儿脱手飞出。他百忙中一纵身,闪到一棵树后,瞅准空子进招。

屠岸夷长枪受绊,怒气上涌,指使众武士将介子推团团围住,不必留活口。

介子推节节败退,向后看时,脚下已距着悬崖边不远。

忽听弓弦震响,几名武士已搭箭射来。他的脑中倏地闪过一个念头:“我不能死!”

向前猛地一纵,往悬崖下跳去,身子在空中时后心已着了一箭,眼前一黑,便死了过去。

好一会儿,微微传来击水声。屠岸夷说:“原来下面是个水潭子。”

一名武士道:“他中箭在先,再摔下水去,早没命了!”

屠岸夷沉吟道:“现在是顾不得去查了,先追上重耳再说。”

便在这时,听到身后风响,却是魔仙儿赶到了:“你们在看什么呢?”

屠岸夷嘿笑道:“有个家伙想拦咱们的道,给打下悬崖去了。”

魔仙儿走近了前,瞧见草叶上有点点血迹,不由得满脸狐疑。屠岸夷忙道:“师妹你别担心,我既然答应了大师哥不伤及介子推的性命,就一定会照办的。”

一挥手,“我先追重耳去了,你要是不想跟他朝面,就别跟来。”带了武士匆匆奔前而去。

风在山涧里回荡着,草木瑟瑟作响,叫人冷然而生寒意。魔仙儿瞧着崖下,若有所思。

天上月朗星稀,月光映照在苍松上,浓荫满地。

一个小巧的身影从山林里闪出来,晚风送凉,也飘着她鹂鸟般宛转的歌声。借着月光,可以瞧见她身上的奇异装束:一顶垂了纱网的斗笠,一件麻织的筒裙,露着手脚,脚板上也没套鞋子。

她似乎极惯走山道,赤了脚也不碍事,嘴里哼着调子,蹦蹦跳跳的,一派天真。

前面水声雷鸣,是个大潭。飞泉从石崖上凌空跌落,像朵朵银花,又似盘旋飞舞的雪团。激荡的水气飘拂到人前,便化成了丝丝细雨。

一到潭前,她马上就不唱了,一溜烟地跑到右沿的一块巨石后,摸索了阵,扯出一条麻索来。

随着麻索的拉动,一只竹筐慢慢从水里露出头来。她欣喜地加快了手脚,将筐子提出水面,伸手进去掏了一把,几条小鱼和几只虾子在掌心蹦来跳去,她咭地笑出了声。

就这般一歪头,便看见身右不足两米远的岸沿上,卧着团黑乎乎的影子,似乎是个人,下半身犹自浸在水里。

她尖叫一声,吓得筐子也丢下不要,慌乱地逃出了几步,见没什么动静又自站住。那黑影还是卧在那儿。她折了根枝条,蹑手蹑脚地走近前,试着用树枝捅了一下,还是没有动静。

不成是个死人吧?她又用力捅了几下,依旧不见声息。刚舒得一口气,忽听那人发出了一声断续的呻吟,吓得姑娘呀地一声。

她咬着嘴唇,壮着胆子走近了,见那人髻发散乱,后背上插着支利箭,心里更觉得不安。犹豫了阵儿,她终于伸出双手,抓着那人的衣领向岸上拖去。

借着月光,见那是张很年轻的脸,鼻息却异常微弱。姑娘迟疑着,犹豫了半天,她想还是先把箭拔出来的好。

双手握住箭翎,刚欲使力,猛听有人急声叫道:“别拔它!”吓得少女惊叫一声坐在地上。

就见月光下,一个纤细的身影从半空中飘然而下。她穿了身黄色绸袍,腰间佩着柄乌鞘的宝刀,容貌美艳,神情却冷若冰霜,赫然便是魔仙儿。

她顾不上理会那少女,飞快地转到介子推身旁,探手将他扶起,一试鼻息,眉头才稍稍舒展了些。

不过略一犹豫,她便利索地解开介子推的上衣。见那箭镞已深入肉里两寸,因在水中浸泡过,伤口灰白,倒也不再流血。

她扭头对那少女说:“你过来帮一把!”少女这才醒过神来。

魔仙儿说:“你扶好他,我先将这箭给弄出来。”

她拔出宝刀,将箭杆上的翎毛削去:“这箭头铸有倒钩,要是硬拔的话,非要了他命不可!”大声说,“扶好了!”呼地递出左掌,一拍箭杆,那箭立时没入肉中,从胸前透出。介子推大叫一声,随即又昏死过去。

魔仙儿早把药散敷在了伤处,伸手想扯下自己的衣袖给他包扎,迟疑了一下,却转而把他的上衣拿起撕下一条来。

待一切料理妥当,这才轻舒了一口气,看着那少女,警问:“你是什么人?”

少女结结巴巴地说:“我叫阿丛,就住在这山里。”

魔仙儿上下打量着她:“那你半夜三更地跑来这儿做什么?”

阿丛指了指竹筐:“我是来摸虾子的,每晚都来。”

“这么晚了还来摸虾?”魔仙儿犹自疑惑着。阿丛就问:“姊姊是从外边来的吧?”

魔仙儿一瞪眼。阿丛慌忙垂下头去,双手抱着裸露着的膝盖,从斗笠下打量着魔仙儿:“姊姊,我不是坏人的。”

魔仙儿盯着她:“你大黑天的戴个斗笠做什么,见不得人么?”

阿丛说:“我们祖辈就传下这么个风俗来,当然得守了。”

魔仙儿哼了一声:“花样不少!”少女倒并不在意,只是不住眼地打量她。

魔仙儿却看着介子推犯了愁,总不成让他在这儿呆一宿吧?就问那少女:“你原来想怎么安置他的?”

阿丛道:“我正要把他背回寨子里去。”

“不行!”魔仙儿厉声道,“不能让任何人知道他受了伤,藏在这里。”

阿丛怯怯地道:“那姊姊你说该怎生好?”

魔仙儿一盘算,道:“先离开这里再说。”四下一打量,问:“这里有没有山洞什么的,不易被人发觉的地儿?”

阿丛忙道:“有的,有的,就离这儿不远。”

魔仙儿一把抱起了介子推:“你就在前边带个路吧!”少女见她毫不费力地便将一个大男人抓起来,暗自吐了吐舌头。

她们走了没一会儿,穿过竹林,就看见前边绝壁峭立,松柏吐翠,藤蔓交缠中,现出一方洞口。

阿丛先行钻进去拾掇了一下,然后把介子推放在一堆干草上。魔仙儿见洞角有一堆枯柴,便拿了些,拔出刀来在石上磕了几下,引着了火星生起火来。

借着火光,瞧见洞腹不甚大,却也干燥,便问:“你以前常来这儿?”

阿丛点点头。魔仙儿说:“没外人来?”阿丛摇摇头。

魔仙儿的眼神柔和了:“也只好将就一下了。”伸手拉过少女,轻声道,“刚才姐姐心急,吓着你了吧?”

阿丛忙摇头说:“没,没!”

魔仙儿说:“姐姐有要事在身,是不能多耽搁的,怎样,你能留下来照顾他么?”

少女点点头。魔仙儿说:“我这就去山外置办些东西回来,他只怕是要在这儿休养很长一段日子呢!”

说着,便从怀中摸出块金子,按在少女手心里:“这点金子你先使着。”

阿丛拿在手里看了看,又换了她,摆摆手:“用不上的!”

魔仙儿一想,倒也是,不禁哑然失笑,又正色道:“你在他面前可别说起我来过,一个字也不准提及!”

少女愣了一下,又点点头。

魔仙儿站起身来,“更不可向外人透露他在这里养伤,你要是口不严实的话,可别怪我……”

阿丛忙道:“姊姊,我不会的。”

魔仙儿点点头:“那样子最好不过。你就多费点心吧,事完了少不得有你好处!”扔下最后一句话,她身形一晃,已消失在洞外。

就这样,介子推从江湖中又一次回归了山林。这里有他从小就熟悉的山的味道,还有阿丛带给他的温情。

天刚蒙蒙亮,阿丛就像一颗迟归的星星跃洞而入。

介子推被她惊醒了,慢慢从草堆里坐起来,说:“唉,你今天来早了。”

阿丛并不言语,只是手脚利索地从拿来的竹篮里取东西:鱼汤和米饭。介子推马上明白,鱼是她昨晚上捞的,怕搁得久了不新鲜才早早地做好。

他才要伸手去拿碗筷,阿丛便冲他摆摆手,示意他不急,双手又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瓷罐,另把一个空碗放在地上,倒出些黑乎乎的药汁来。介子推立时闻到一股刺鼻的药气。

他皱着眉头:“还要喝?”阿丛点点头,双手递过来。

介子推紧鼻夹眼的一副苦瓜相,还是硬着头皮灌下去。阿丛见他那副遭罪样子,抿着嘴儿笑出声来。

待服侍他漱了口后,这才盛饭拿汤,又是一阵忙活,一切就绪后,少女便躲得远远地,看着他食用。虽然她脸上蒙了面纱,介子推犹能感觉到那双眸子亮晶晶的。

介子推问:“你不一起吃点儿?”阿丛只摇摇头。

介子推边吃边问:“我在这里养伤该有五六天了吧?”她点了下头。

介子推问:“你住的地方离这儿远吗?”摇头。

介子推看着她:“你怎么不说话,只知道摇头点头的?”阿丛这回不知道该摇头还是点头了。

介子推笑了:“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呢?”阿丛垂下头去,十指使劲地绞着。

“你家里还有什么亲人?”阿丛犹豫着,终于吐出音来:“有一个阿哥。”

介子推喜道:“原来你会说话的,还这么好听。那你怎么老不言语?”

阿丛支吾着:“我们族里……是有规矩的,阿哥和泰伯不让我随便跟生人说话。”

“可你又怎么敢救我?”

阿丛又垂下头去:“人命么,总是要救的。”

“你们是什么族的,有多少人住在这山里?”

阿丛看着他,迟疑了会儿才说:“我们是野人。在晋国里享受不着平民的权利,也没有参政卒伍的权力。我们只有服苦役,干杂差的资格,交纳赋税却比谁都多。大家不服气,就由泰伯的先祖带头起来造反,后来头领被杀了,大家便一齐隐在这儿不出去了。”

介子推道:“那是很久以前的法度了,现在国人和庶民已没什么区别,也有了乡校,也要出丘甲出兵赋,你们又不是奴隶,没必要再躲在这深山里。”

阿丛说:“那还不是为了扩充兵源才改过的,泰伯说咱们宁可继续做野人,也不出去受那气!”

介子推点点头:“这倒也是。”沉默片刻,又说,“改天伤好了,你带我去拜访一下你们的泰伯。”

“不行,不行!”阿丛忙摆手道,“他们不要见外人,会杀了你的。”

介子推的笑容凝住了。阿丛见了,赶忙说:“你别去部落里好不好,我告诉你我的名字总成了吧!”介子推含笑点头。

“我叫阿丛。”

他们相扶着出了洞。远望,青山已雾消云散,露出英姿丽容。但见绝壁崭立,巨石嵯岈,犹如除皮之骨,峭硬劲健。

介子推几天来不曾出洞,乍一见阳光猛烈,头竟有些眩晕,眼前一片漫漫黑雾,登时间什么也看不见了。

他一惊,死死地抓住阿丛的手腕。听阿丛焦急地在耳边喊:“你怎么了?”

好一会儿,眼前的景物才逐次复现,鸟语阵阵,绿意盎盎。山中的深秋丝毫也觉不出颓败来。

介子推笑了笑:“可能是身子还虚吧,一时间不适应。”

阿丛拍拍胸口:“吓坏我了!”

介子推拍拍她的削肩:“没啥,我现在觉着好多了。”

阿丛终是很担心地看着他:“那咱们别走远了,就在这附近坐坐吧!”

介子推摇摇头:“不碍事,你不是说有处松林挺好么,咱们就上那儿转转去。”忽然觉得真有些不对劲,眼前的景物终有些模糊,不如平日里看得清晰。

两人慢慢向前挨着,脚下是半人高的茅蒿。

转过一处山岭,果然便看到了一大片松林。那里苍松郁郁,虬枝刺天,如老龙横空出世,松皮满身绽裂,似苍龙的片片鳞甲,历经了雷雨涤荡,万千松毛如针似刺,生机勃现,神威凛然。枝干或拳或曲,伸向四周,风吹树摇,姿态奇异,极尽变化之妙。

介子推不禁叹道:“好大的一座松林子!”

阿丛说:“树林里边有更好看的事物呢!”

介子推问:“都是些什么?”

阿丛说:“有一些石人,石马,石象,光溜溜的,也不知是啥年月谁堆在那里的。”

他们向松林深处探行,不时地要躲避野藤的拦阻,荒草的纠缠。各种鸟儿躲在枝里鸣啾叫着,四下里传响。静谧中微透着安适。

介子推说:“这地方好,结庐而居,是神仙过的日子!”

几只小鹿乍听人声,惊得窜出几丈远,回头斜眄,又自行立住并不逃去,只远远地啃食草叶。

介子推说:“无欲无争,一派安宁,多好!”

再走得十几步,前边便出现一片阔地,并没长树,只一味地疯长着茅草。

草丛半掩中,许多石雕卧在那里,长鼻大耳的石象,蜷足静卧的石牛,生翅欲飞的石虎,无不栩栩如生,神态毕肖。另有十几尊男女雕像,围成一圈,有的跪坐戴冠,腰束宽带,有的赤足盘发,**文身,或举刀,或持戈,或奉樽,或竖琴……行态不一,雕技极为精湛。

正东是两块玉石牌坊,雕镂各种不同的花纹:饕餮纹、云雷纹、蝉纹、鸠纹、蚕纹、鲤鱼纹……另有一些希奇古怪状的符号,却是介子推从未见过的。

他不禁惊大了嘴巴:“这该要……劳费多少人力才能完成呢?”转头问阿丛,“你族里的也没有人知道吗,这是何年何月留下的古迹?”

阿丛摇摇头:“这地方我也是刚发现没多久。”

秋天的太阳高高地挂着,从针叶的缝隙里漏下一丝丝光缕来。

介子推转头对少女说:“阿丛,我有些困了,想找个地方靠靠。”

阿丛正在摸一个女像的脸,闻听颠颠地跑来,搀扶他侧倚着一棵古松,坐在地上。

介子推苍白的脸上已冒出了汗粒,突然烦躁起来,嘟囔说:“阿丛,我这般半死不活的,你也烦了吧!”

阿丛忙道:“养伤的事儿是急不来的。那些伤药我看挺管用,比起刚看见你那阵儿,这脸色可是好看多了。”

介子推不再言语,慢慢合上了双眼。耳边听得涛声不绝,恰如松树在叹息一般。

林风悠扬,吹面微凉。阿丛轻生生地哼起了曲子。

介子推闭着眼问:“阿丛,这是什么歌?蛮好听的!”

阿丛没有接话,还在小声地哼着。介子推睁开眼来,见她正低着头,用双手麻利地在编织草鞋。

待她打完了最后一个结子,也就不唱了,抬起头来说:“老辈子传下来的歌儿,我也不知道叫啥名,可打草鞋时,族人们都爱唱它。”

她的目光里有种水灵灵的光泽,透过面纱,只那么星似的一点儿。

介子推却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眼里顿时有了神彩:“阿丛你信么?我能用一件器物把这曲子吹出来。”

“是么?用笙?那只有泰伯才有,借不来的。”

介子推满脸的兴奋:“用不着费心思,我只问你,能找到葫芦不能,小葫芦?”

阿丛半信半疑地去找了,一会儿还真给她拿回来两个。

介子推用剑把一个小葫芦的歪嘴割开,掏空了里面的种籽和瓜瓤,又按着尺度抠了七个小洞后,才把一根二寸长的苇管的一端削成尖儿,插进葫芦里,又封紧了口。

阿丛一直瞪大了眼瞧他忙活,见他这么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就完事儿,不禁有些怀疑了。

介子推却不慌不忙地将苇管吮在嘴里,双手端着葫芦,指头则按住小孔,呜地吹了几下。他不断地用刀修整,直到满意了为止。

午后,云彩迟迟不肯挪向黄昏。

介子推吹起了他的葫芦乐来。悠悠忽忽,在这闲静的林子听来,音色很润畅。

渐渐的,他有些醉了,一山一林,都成了他有情的境界。

林子里,风不扬,树不摇,只轻轻漫着这呜的乐声,像溪流中的一条鱼,自由自在地摇头摆尾,顺水游了下来。

待一曲完了,阿丛便将脸靠在了介子推的身上。

“阿哥,这曲子真好听,有风味,有水味,还有花香味儿……”

一轮圆月由东天升起,清冷的光照在耸峙的山峰上。隔了淡淡的夜色望去,远山宛如一朵朵出水的芙蓉,明净如洗,又像梳罢妆的美人,娇艳异常。

阿丛走后,介子推一个人坐在洞口继续捧着葫芦轻轻吹着。晚风凉爽,吹拂着他散乱的长发。

他的心已飞得很远很远——

寺人披挥动长剑,仰天长笑,横眉吒喝,面前的庸人匍匐成一片虫蚁。

魔仙儿的言谈同她的举止一样冷丽动人,但有着沉重的回响。这女人远离了稼穑、织绣、采薇、甚至是关关雎鸠,像从未属于诗经里的……

萤火虫发着淡亮的蓝光,隐闪在树丛里。有雾正从山谷里漫出,便朦胧了夜色,朦胧了山林。

风吹树梢,树叶瑟瑟作响。介子推孤独地吹着他的“葫芦乐”,凄凉落寞,凄凉,落寞。

雨已停了多时,但老翁和恶来却并不急于走出草庐,而是就着凉茶说着往事。

“你以前见过那种葫芦乐器吗?”

恶来摇摇头。“那你可要见识见识。”老翁说到这儿,果然便从身后的竹篓里掏出个葫芦乐器来。

恶来接在手里,见它的构造跟笙的发声原理是有相同之处的,当下吮着苇管吹了两下,声音呜咽,几多悲凉。“这种乐器我确实是第一次见到,您从哪里学到的?”

老翁道:“是我老娘小时候教的,它的声音有些像箫,却又比那浑厚。”

恶来还是把话题转到了五十年前,似乎那才是他最关心的。“这么说,您并没跟随重耳周游列国,而是在岐山隐居下来了?”

“那次算不得隐退。”老翁说,“因为晋国发生了内乱,非常时期必有非常之事,它很快就波及了我。”

他把葫芦乐器重新收进竹蒌里,“我只是没想到会跟寺人披那么快又相见了,再次碰头时,他的身份又改变了……”

周襄王元年,晋献公二十六年,晋王立奚齐为太子。是年秋天十月,献公在奔赴葵丘之会途中,染得重病,临终托孤与太傅苟息,官拜上卿。

梁五和东关五加封左右司马,敛兵行巡国中,以备非常。

屋子里有些阴暗,像副棺木。

眼看着天色不早了,屠岸夷便开始动手装束自己。今天是晋献公大葬之日,群臣都白袍白冠去丧次哭临,他也换作了紧身的素服。

待全身束扎完毕,他便拎起自己的铁椎,掂了掂,觉着今日带它在身边有些碍眼,便又放下了,转取了一柄长剑。

菊花古剑和酒_菊花古剑和酒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凤九儿战倾城 望门庶女(全本) 慕安安宗政御 刘玥甄六兮寅肃_ 宋倾城郁庭川 永恒武道 与君AA 至尊仙道 战神狼王于枫 名门嫡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