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1)

()拔剑出鞘,锋刃雪然。他用绸巾仔细插拭着,寒光燎着他的脸面。

将剑插回鞘中,他嘴角便渗出一丝笑来,就像饿猫看到了鲜鱼,这笑容有些残酷。

之后,他走出房门,看见院落的桂树枝头凋零,墙角的几株花草早就枯萎了。深秋了,天地间少了许多生气。

他踏着满院的落叶走近东边的正房,隔着窗户喊了声:“师哥,我先去了!”

屋里头传来一声咳嗽,算作答应。

他当下不再耽搁,大步走出门去。

日上三竿,大街上却行人寂寥,个个脸上布着阴云。国主驾崩,臣子们都怕触着霉头。

屠岸夷走进路边的一家酒肆,要了两斤大饼一斤牛肉,因为举国大丧,就没要酒。

他狼吞虎咽地吃着,眼光却不时地风扫街头,似有所待。

果然,他食罢了也没有离去的意思,只管要了一盏茶细细地品着。

在伙计来给屠岸夷冲第二遍茶水时,他等的人终于出现了。

是一群白衣白甲的侍卫,约有二十几人。当先的那个赫然是公子夷吾手下的步扬。

屠岸夷丢下几枚空首布,大步跨了出去,走到步扬面前他低声问:“都准备妥当了?”

步扬点点头,向四下里瞧了瞧:“郗芮、虢射早就潜进宫去,相机行事。”

屠岸夷点头说:“跟我走!”带着一行人朝丧次走去。

此次大丧,屠岸夷奉二五之命,专在苫块(丧棚)四周巡卫。进宫后,他把步扬等人就安排在了侍卫杂役之中。

祭时刚到,群臣皆已聚集在丧次,等候着奚齐前来主丧。

三公子此时年才十一岁,素日里全赖以骊姬和优施背后操纵,此番大祭,少不得又请来太傅苟息主持。苟息是晋国老臣,素以忠信著称于朝,献公在世之日即将奚齐托付与他,自然心如铁石,终不改言。

三声钟响之后,鹤发高龄的苟息在左,高挺俊武的优施在右,扶持着奚齐走进殿来。屠岸夷见了,便转头朝步扬使了个眼色。

太傅苟息虽年过七旬,但年轻时英勇无比,是晋国有名是剑术大家,寺人披对他也十分推崇,所以屠岸夷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苟息和优施陪同奚齐已经走到了灵位前,东关五突然加快了步子,抢到苟息的跟前:“老大夫,请借一步说话。”

苟息见他脸色有些异样,忙问:“何事惊慌?”

东关五只伸手向左边幕后一指:“请!”苟息只好随他而去。

奚齐眼看着苟息被引走,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只站在那里呆呆发愣。

优施说:“大王勿急,待老太傅回来即便举行大奠。”

便看见一个侍卫模样的人双手端着一个铜盆走上台来,里面盛有清水。他在奚齐面前跪下,双手举盆过头顶:“请大王净手。”

奚齐心不在焉把手伸进去,蓦地,他看见那人的眼光一闪。这是他看到的最后的一张脸。

面前的铜盆呼地飞起,热水淋了奚齐一脸一身,紧跟着小腹一疼,一道血光随之撤出。他听见四周一片惊呼,面前却茫茫白雾。他茫然地低下头去,看见自家的肚腹已被剖开,脑子里便闪过一个念头:“我遭人刺杀了!”

登时,一阵揪心的疼痛袭遍全身。他大叫一声,向后便倒。

优施大惊,朝屠岸夷喊:“屠将军,快拿凶手。”拔剑直取刺客。刺客原来便是步扬,只见他振衣挥袖,脚尖一点,已向后飞窜出两丈多远。

屠岸夷怪笑道:“你先给我安分点儿!”蓦地伸出左手,抓住优施的右腕。

只闻“咯吱”一声,优施的腕骨碎裂,长剑落地。他瞧见四周的侍卫唰地亮出兵刃,随即明白了一切,忍痛大呼:“老太傅,有人叛乱!”

屠岸夷吼道:“你找死!”抓起优施对准东墙掷去,这一下的力道好不惊人,竟将个人体硬生生嵌进墙里,当即气绝。

眼前人影一晃,苟息已奔了进来,猛见奚齐倒在血泊中,惊立当场。

步扬带来的二十几名刀枪并举,逼上前来。苟息猛抬头大喝:“谁敢来!”白发苍苍,怒若天神。众武士为势所迫,不由得向后连退数步。

苟息四下里扫视,目光里满是悲愤。殿内一下子静下来,沉闷如铅。突然,他放声大恸:“我受命托孤,却不能保得幼主,死罪,死罪!”

哭得悲天号地。站在周围的卫士脸上皆现出愧色。

忽听一人郎声道:“老太傅莫要过于悲伤,且听我一言。”说话的是东关五。

苟息呼地抬起头来,一指东关五:“是你做得好事?”

东关五嘿道:“重耳、夷吾皆流亡国外,苟叔既身为晋国重臣,为何不迎长公子来绛都嗣位,却偏偏要立嬖人之子,这岂能叫人心服?”

苟息厉声道:“苟息既然身受先君遗托,那么奚齐便是我君,自当以死相报,此外再也不知有他人。”

东关五说:“可你知不知道公子之党怨恨奚齐母子日久,听说主上驾崩,必然会同室操戈,以致天下大乱。我因与老太傅有同僚之谊,才明告其中的利害,望大人三思。”

苟息喝道:“你给我住口!”转身举起双手,朝灵位遥拜:“今日幼君蒙祸,做臣子的岂敢偷生,老夫惟有拼上一死,以谢天下!”

拔剑出鞘,闪电般地刺向东关五。东关五惊退,屠岸夷拔剑相架。

苟息剑尖一晃,已刺向屠的咽喉。屠岸夷低头闪时,那剑锋却早已扫向步扬。步扬未及变招,苟息剑招早变,两名侍卫当即被斩成两截。

而后,剑锋再次劈向东关五,屠岸夷、步扬两柄剑上劈下削,硬生生截下。

苟息剑术轻灵,屠岸夷却不善使剑,因而闹得手忙脚乱。

百忙中,他狂吼一声,弃剑于地,双手将一根铜柱生生拔起来,夹着劲风,呼地砸向苟息。苟息见他威猛,一时间倒也不敢接近。

忽听有人大喊道:“庶孽皆除,夷吾当立,谁人还敢生乱!”啪地一声,一具尸首被扔在了当堂。

苟息抽眼看时,尸身却是奚齐的生母骊姬,不由得急怒攻心,一口鲜血哇地呛了出来。

这时,猛听到门外大乱,喊杀连天,却是苟息的家将听说有变,杀将进来。

门外有人闪进,却是郗芮,见他一挥手喝道:“别让这老贼脱了身去!”众人一齐围了上来。

苟息大吼一声,雪白的须发抖扬起来。只见他大袖一挥,脚下的十几柄刀剑一起卷起,飞射众人。

屠岸夷等人急闪时,依然有三个人死在剑下。苟息却已冲出了几丈远。

他刚欲拐向内宫,忽见前面一人冷冷而立,黑衣白发,血红披风,双手拄着一柄七尺巨剑,双目闭合。

苟息一惊,忙凝住身形,眼眸收紧:“寺人披?”

寺人披听到话声,双目张开,两道惊电泻下。苟息怅叹一声,转身向另一方位逃去。

刚窜出数丈,眼前一花,黑影又拦在眼前。

苟息喝道:“寺人披,难道你也容不得老夫去宫中救护先君的一块肉么?”

寺人披沉声道:“老大人,郗芮和虢射早已带人杀进宫去,卓子母子怕是也身遭不测。”

苟息闻听,全身发颤:“夷吾,手足相残,你好不心狠!”

寺人披脸无表情,突然身子向旁一闪,说:“老大夫,请速速离去吧!”

苟息十分诧异:“你要放我走?”

寺人披道:“勃离素来佩服老大夫的忠节!”

苟息怅叹一声:“只可惜苟息有辱圣恩,已无颜偷活世上。”伸剑朝脖颈一拉,血花飞溅丈高。

长剑落地,他的身子依然兀立不倒。

血花溅落地上,朵朵凄艳。

寺人披的头低垂着,凄然跪下。

周襄王二年,公子夷吾许秦国河西五城,借得公孙枝大兵护持,入绛都即位,是为惠公。

绛都的秋日真是深了。大院里的几株柏树落完了叶子,光秃秃地挑着枝干,在风中瑟抖着。

这时节对寺人披来说很难熬,剑疮发作的次数一次比一次急剧。他觉着自己的生命就像游丝一样,断断续续,似乎再也禁不起太久的折腾了。

可压在心头的东西太多,师门的仇恨,宫廷的内争,魔仙儿的归宿……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就一阵凄凉。他实在不敢面对魔仙儿幽怨的目光。

偏在这时,门一开,魔仙儿轻步走了进来。

她端了个托盘,上面放着个碗:“师哥,该喝药了。”

寺人披忙应了声,接过碗来一口喝尽。药水苦得有些发甜。

魔仙儿却已倒好了茶水,让他漱口。待一切完毕,她麻利地收拾着,说:“师哥,天冷了,你也该加件衣服了。”

寺人披点点头,看着魔仙儿慢慢走向外去。他忽然道:“卫衣,你近来消瘦多了!”

魔仙儿浑身一震,扶住了门框,凝在那儿,却不回头。

寺人披慢慢走近她,说:“你老憋在屋里怎受得了,早该出去转转了。”停了一会儿,他又说,“你们女人应该娇气些!”

啪,魔仙儿手里的东西掉在地上,砸个粉碎。

她拧转身,有两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竭力地抑制着,嘴唇抽动了一下,泪眼模糊的。

寺人披的手已放在她的肩上,魔仙儿终于忍不住了,俯在他胸前大哭起来,哭声越来越大,好象要把压抑了很久的悲伤痛苦一起倾泻出来。

寺人披柔声道:“好了,哭出来就好了。”

哭声渐弱,终成了抽泣。魔仙儿却不愿立刻从寺人披的胸前移开。她细细地品嚼着此刻的温情。

“师哥,你别不管我。这世上,我就你一个亲人了。”魔仙儿用脸颊偎着寺人披的胸膛。

寺人披鼻子有些发酸,他仔细端详着她的脸、眉毛、眼睛、睫。这是一种让人心颤的美丽。

他的身子颤抖着,似乎不敢惊动了这朵安恬的花瓣。

掌灯时分,一小队兵丁走进大院,手里皆捧着美酒。

寺人披迎出时,却是东关五满脸笑容地走进来,见面便大声道:“勃离,大王已封你为中大夫,你怎么反躲在这儿不露脸,怕我叨唠你喜酒吗?”

寺人披欠身一礼,“勃离正有事要找恩公商谈,你真是来得巧了。”

当下让进屋去。东关五环视屋里,说:“怎么过得这般简朴,岂不辱了身份?”

寺人披道:“勃离向来惯过清静生活,在这里住得很好。”

东关五落了座:“你说有事要谈?”

寺人披沉吟着:“恩公,勃离正要向你辞行。”

“你说什么?”东关五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如何使得?刚刚进官加爵,不思谋着创功立业便要身退,真亏你能想得出来。”

寺人披叹道:“勃离自知不是为官之人,急流勇退最好,何况……我的伤势已有所加重,必得找个清静处疗养才好。”

东关五紧皱着眉头,搓手道:“可我这里实在又少不得你了!”

寺人披说:“我师弟屠岸夷天生神力,勇猛有加,当可替代我为大夫效命!”

东关五抬起眼来:“那卫衣呢?”

寺人披默默地说:“她跟我一起走!”

东关五叹道:“怕只怕国主不肯放你!”

寺人披一抱拳:“那就劳大夫你玉口成全了。”忽然脸色一变,低声道,“他怎么来了?”

就听庭院里有人朗朗大笑:“寺人披好灵通的耳目!”

寺人披与东关五赶忙抢出门去跪迎:“不知大王驾临,请恕微臣失迎之罪。”

惠公的声音却只管在耳边哄响着:“寺人披,我不是不许你走,只是重耳一天不除,寡人便寝食难安。这件事必得了个了断!”

时值正午,雨后不久,太阳便重新露了脸。受它的普照,湖边的树木花草愈发显得生机盎然。

茅屋里的一老一少却依旧沉浸在往事的追忆中。“看来您说得对,对漏网之鱼网开一面的事,这个世间根本就不存在。”恶来说。

老翁道:“公子夷吾这人从来心狠手辣,当年他受骊姬、优施排挤时,还不敢明着对重耳下手,可一旦掌了权,这禁忌就完全破去了。”

“这么说,寺人披答应他去刺杀重耳了?”

老翁摇摇头:“没有,寺人披决定了的事没人能够改变,他是真心想退出的。但屠岸夷会继续追杀重耳,所以公子在逃亡的途中历尽了艰险。”

秋风飒爽,天高云长,白云朵朵汇聚,一直融入天边的地平线。

满树黄叶,凋零在秋的怀抱里。

重耳此时已离开秦境,前往齐国,从者只有赵衰、狐毛、狐偃、解张、魏武等十数人。

前日过卫国,卫侯相待很是怠慢,竟吩咐守门的军卒不许放他们一行入关。蛟龙失势,比于蚯蚓,重耳只好绕城而行,衣食皆缺,心情自然凄苦……

这天尚未离开卫界,眼看着日过中午,一行人才来到一处名叫五鹿的荒郊。

众人早上就没进食,此时更觉饥饿难熬,却苦于没处讨要。正自惶恐,瞧见远处有一片树林,便商议投那儿去歇脚。

待挨到林边时,早瞧见古柏下已先歇有一人,衣衫破蔽,头戴斗笠,一副农夫打扮。他正倚树嚼着干粮,吃着肉脯,脚下有一个器皿,满盛着浆汤。众人见了更觉得饥肠咕噜。

狐偃不待重耳吩咐,便上前去求食,拜道:“这位老丈请了。”

那人操着一口齐东野语说:“么事?”

狐偃答说:“我等来自晋国,车上的那位便是我家主人,因为远行无粮,所以贸然来向老丈求得一餐。”

农夫闻听大笑:“看你等穿着倒也光鲜,何至于以堂堂男儿三尺却不能自给,反向我求食呢?我是本地野人,饱食才能耕作,哪里还有多余的食物舍给你们,速去,速去!”

狐偃听了这席话,顿觉大惭,支吾道:“既然这样,不知老丈能不能舍我一件器皿,以便向别处去讨食?”

农夫摇了摇头,随手抓起一块泥土:“给!”

魏武在一边见了大怒,上前一脚将农夫的钵子踏碎,骂道:“鄙夫你竟敢欺人太甚!”

农夫却也不急,只笑笑说:“哪有这般不解语的莽汉!”

魏武听了更怒,抡拳便要殴打,早被解张拦腰抱住。重耳也已下车,赶了过来。

解张转头对重耳说:“得饭而食容易,得土而立却难。土地是国家的基石,上天既然假借野人的手把土地授于公子,这是得国的好兆头,公子可拜受此土。”

重耳便上前施礼:“适才门下人多有得罪,尚请老丈宽恕。”双手把泥块接了去。

农夫默默受礼,忽然大笑:“传闻重耳为人贤德,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重耳大惊,忙问:“老丈何方高人,请恕重耳眼鄙,不识大贤。”

农夫合掌平持胸前:“老夫高野子。”

解张惊道:“您便是高野子师父?介子推多次提到过你!”躬身下拜。

当下,众人一起上来见礼。

高野子问:“公子此行想是要投奔齐国去?”重耳点头说是。

“桓公好贤礼士,当可依附,只要度过这段难关,公子前程自然会有所转机。”

重耳垂泪道:“重耳此番逃难,累人太多,心中常感不安。你老若能早些时日赶到,子推他也不至于下落不明。”

高野子微笑道:“这事你不必耿耿于怀,子推他目前尚无大难,只是命中该有一劫,需要我前去帮他度化。”

他抬头看着西天,天际霞光灿烂。

他说:“他现在就隐身在岐山的野人部落里。”

晚风瑟凉,四周一片寂静,偶有片石跌落,空谷回声,清远脆亮,隐隐而逝。

山洞里,介子推形容枯槁,半靠在石壁上,双眼一点神采也没有了。阿丛在一旁捧着钵子,声声劝他吃点东西,他就是不应。终于拗不过她,介子推才说:“阿丛你就别再逼我了……”

阿丛急声道:“可你已经有两天没吃东西了。”

介子推喃喃地道:“对一个盲人来说,光明才是最重要的。”

阿丛哇地声哭出来:“你不会瞎的,肯定能医好……”看着介子推两眼无神,她心里像刀割了似的。

过了一会儿,介子推说:“我怕是再也见不到阿娘了。她年事已高,早该有人在身边照料的,可我……唉!”

阿丛抽噎道:“你放心,我这就去求泰伯,让他想办法。”

“阿丛,别为了我坏了你们族里的规矩。”他轻轻抚摩着她的发丝,“你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呢?”

阿丛却还是哭泣,这两天她一直在憋着,不敢在介子推面前使小性子,怕引起他的不快,现在她顾不得了,只管将悲伤、痛苦的情绪一股脑儿倾泻出来。

哭声渐弱,终于平静。多日来阿丛一直为他的伤势提着心,此时累了,竟枕着介子推的腿,昏沉沉地睡去。

介子推叹了口气,轻轻解下上衣,替她披上。洞里静了下来,只听得秋虫叫声啾啾,凉到了心底。

一个人眼力不行时,听力倒是敏锐起来。譬如说现在,介子推不但能听见山风穿过松林的瑟瑟声,距此几十米外的小溪潺潺流水声;还有一只秋蝉,大约是躲在了洞外右侧的那棵古柏上,随着风势不时地发出声声尖呜;豆娘的叫声是一直不停的;洞里的蛐蛐叫声更是此起彼伏,不亦乐乎。

哪怕是一根树枝被风折断,掉了下去,这声音也没逃过介子推的耳朵。他毫无睡意。

后来,风声小了。

隐隐有雷声在天边轰响。

天终于下起雨来。他想象着雨水鞭打着丛林、山岩,冲刷着污秽,竟然有了出去淋雨的冲动。在雨中,他可以大吼大叫,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也没有人去阻挠。还有,泪水也流得肆无忌惮。

就在这时,他隐隐觉着面前有动静。

可随即又怀疑,这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这人进来时怎会没有声响呢?

但介子推的第六感觉马上又有了反应,除了他和阿丛之外,确确实实有第三者在这洞里边。

他甚至能想像得出,那人正在盯着他的双眼,目光还是炽烈的。可他听不见那人的呼吸声。

介子推不禁颤声问:“是谁?”

没人回答。那人像只是一个影子,或者是虚无的,飘渺的。突地,介子推闻见一股淡淡的香味,错不了,这是女人身体上的味儿。

介子推猛然全身颤抖,脸盘一阵发热,他几乎敢肯定站在他对面的人是谁了。他从未想到这个时候,她会在这里出现。

他颤声叫道:“卫姑娘,是你么?”语声略带了哭腔。

面前依然灰蒙蒙一片,并没人应声。他的眼睛滑下泪来:“我成了废人了。”

外边的雨声一直未停,现在似乎愈来愈大了。他说:“我的眼看不见了。”

还是没有声息。无边的沉寂使他心上布满了蝙蝠的阴影。他忽然怀疑适才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谁也无法形容他内心的感受,介子推只觉得像一片在风中瑟摆的叶子。他恨不得能来一场空前的大雪来冷却自己内心的躁热。

介子推颤巍巍地站起来,伸出手去向前试探:“卫姑娘,你还在么?”

蓦地,他脚下一绊,身子已向前栽去。这个时候,他觉着有一只软软的手扶了自己一把,不待他有什么反应,便轻巧巧地坐回了原地。

然后,他听到面前的石子在滚动,声音飞出了洞外。

最后,消失在雨里。

人,离去了。空气里只弥留下淡淡的体香。

介子推忽觉全身松弛下来,禁不住发出声满足的呻吟:“你到底还是来看我了!”

他忽然觉着自己的腰板又重新挺了起来,全身似乎再次注满了活力。

阿丛醒来时,看到的是一张兴奋得贲红的脸庞,焕发着神采。她反而有些不安了,问:“你怎么了?”

“我很好。”他轻轻说,抓起身侧的钵子,将肉汤大口大口地喝下去。动作很协调,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个盲人的动作。

一旁,阿丛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个转变实在太大了,一时间她竟接受不了。

介子推似乎又充满了自信,他转头对阿丛笑笑,拍拍她的肩膀:“你放心,我会好好活下去的。”

“气沉丹田,全身放松!”高野子在身后大声道。

介子推赶忙软下肢体,高野子右手已闪电般递出,两根银针波地声插在了他背上的肝俞、腰俞两穴。

“忍着点,痛就放出声来!”说话时,又有一枚插进了后颈的“凤池”穴。

介子推咬着牙说:“师父,这点痛弟子还承受得了。”

阿丛在一旁看着,眼神亮晶晶地的,不时地还双手合什,祈祷一番。

十天前,高野子的突然来到,对介子推来说不啻如久旱逢霖。经过几次针灸后,他的眼力正逐步恢复。

阿丛本还想留着继续看高野子给介子推疗伤,可时间已容不得她再呆着,因为有几味药草需去山谷采去。是高野子开的方子:水苏、青蒿、茺蔚几样药草,配上戎盐、越砥、扁青几样药石,治介子推的眼伤居然有奇效。

见他师徒全心配合,当下不敢惊动了,便拿了个小药篓子,悄没声地退了出去。

待给介子推的周身大穴插完银针后,高野子的额头已渗出粒粒细汗来。他向后靠了靠,舒了口气,枣红的脸庞泛着油光。

他拿块净布擦了把脸,又走到介子推的前面,替他擦拭了一番,问:“你觉得怎么样?”

介子推笑了笑:“经脉有些凉飕飕的,很受用。”

高野子点点头,在一边坐下来,问:“伤好后,你有什么打算?”

介子推沉吟着:“我想回去看阿娘。”抬起头来问,“师父,你老呢?”

高野子道:“左右闲着无事,咱师徒俩又有一年多没在一起了,索性便陪你走一趟吧,也算做故地重游。”

介子推喜道:“那真是太好了!”

高野子却盯着他问:“可你怎么跟阿丛说呢?”

介子推道:“阿丛是个好妹子,我会想她的,会常来这里看她!”

就这样,介子推和高野子三天后离开了岐山,半个月后,他们回到了云陵。

菊花古剑和酒_菊花古剑和酒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元始不灭诀 许若晴厉霆晟 黄小龙宋雨茹 神瞳医圣林奇江若晴 一女二三男事【完结】 莫宛溪贺煜城 来自东方的骑士 黄龙真人异界游 天医圣手 赵轻丹慕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