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无法直视的坐标点》
天府豪门(著)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引发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早在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就制订了详尽的太空殖民计划,企图实现雅利安人对世界及宇宙的统治。最近,德国国家电视台揭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规避《凡尔赛条约》研发火箭
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作战飞机、坦克、大炮和机枪等军事装备做出了严格的限制,为了规避这些限制,德国陆军急切想找到一种新的超级武器系统。当时,德国陆军炮兵局研究与发展部主任贝克尔十分看好研发火箭。而德国国内也活跃着一支火箭爱好者组成的团体,这也为陆军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1929年秋,贝克尔领导研究与发展部开始探索喷气推进火箭的可行性。年轻的多恩伯格上尉被指派负责具体研究工作。他们在柏林附近陆军的库莫斯道夫炮兵试验场暂借一处场所,开展研究工作。1932年,贝克尔又从德国星际航行协会招聘了冯?布劳恩、内贝尔、克劳斯-里德尔以及瓦尔特-里德尔等科学家。在这些人的努力下,德国人很快研发出了第一枚试验火箭a-1及其改进型a-2。1933年,a-2火箭在试验时,达到了2400米的飞行高度。
此时,由于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残酷的种族迫害,先后有2000多位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德国移居美国,这使得希特勒的“铀计划”由于人才不足陷入困境。在戈林的游说下,加上希特勒早就着迷于中国北宋的火箭技术,这位纳粹帝国的元首决定把研制火箭放在首要地位。在希特勒的支持下,从1937年到1940年,纳粹德国在研发大型火箭方面花费了55亿马克。从研发火箭到“太空殖民”
1939年3月,希特勒第一次会见了冯-布劳恩等科学家。希特勒对眼前这位眼界开阔的科学家颇为赞赏,特别是谈到“太空殖民”等想法时,两人一拍即合。
于是,一份详尽的太空计划正式出台了:在发展运载炸弹的火箭基础上,研制军事间谍卫星。随后是发射载人飞船,最终目标是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以解决日耳曼民族的资源能源和生存空间等问题。希特勒还希望以月球为中转站,把德国人送到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太空中。希特勒宣称,这将是日耳曼民族一次“信心上的飞跃”。为了支持这一计划,希特勒授予冯?布劳恩“荣誉教授”称号,并亲自下令,成立佩纳明德基地进行太空研究。该基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实验室。德国最优秀的物理、化学、航空等领域的科学家也云集此地。仅仅一年时间,德国人就进行了25次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了3种制导系统,取得了显著进步,为a-4火箭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1942年10月,德国人把一枚a4火箭发射到了距离地球表面100公里外的太空。不久,另外一种飞航式火箭也研发成功,这种火箭后来被命名为v-1导弹。v-1导弹是现代巡航导弹的前身,重约22公斤,弹长约8米,飞行高度为2000米,可携带850公斤重的弹头,平均射程达到240公里。随后,德军又开始在荷兰和比利时等地用可移动发射装置发射v-2导弹,以打击伦敦、巴黎等地的目标。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总共发射了24万枚v-1导弹和3200枚v-2导弹,伦敦有近9000人、比利时有6000多人死于导弹攻击。
虽然当时纳粹德国已开始受到盟军强有力的夹击,但德国国内还是掀起了一股太空热潮。政府部门组织各地青少年学习太空知识,相关的太空训练营也层出不穷。随着德国火箭技术的提高,希特勒希望德国能发射卫星上天,布置一张卫星网,把地球上的国家“一网打尽”。同时,开辟太空基地,在太空基地进行资源开采,建立殖民地。当然也要进行人种繁殖,以实现人种净化,最终达到雅利安人对世界及宇宙的统治。希姆莱费尽心机编造了一个亚特兰蒂斯神话,称德国人是最优秀民族的后裔。希姆莱坚信有一个超级人种从太空来到地球,落户于亚特兰蒂斯并创造了先进的文明。希特勒信以为真,希望太空计划最终能培育出“日耳曼太空人”。
1945年2月,佩纳明德基地把载有科学家劳尔?施特莱舍的太空舱用火箭成功发射到地球轨道。经过短暂飞行后,太空舱降落到日本海中。劳尔后来称,战争结束后,他因担心“知道太多”而遭到追杀,一直隐藏在东欧境内。直到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后,他才站出来宣布:他才是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第一人,但当时他无法提供足够的材料证明自己的说法。
太空殖民梦破碎
随着德军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希特勒的太空梦被彻底击碎。德国战败投降后,给希特勒进行太空计划研发的科学家大多被美苏两国所网罗。其中,冯-布劳恩前往美国,继续实施希特勒时的太空计划。1969年,他领导研制的“土星号”巨型火箭,将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送上月球。另有一些德国科学家为苏联的航空航天事业效力。苏联人还把德军没来得及发射的大量v-2导弹运回国内。
国太空总署(nasa)1962年向金星发射“水手2号”。拍摄到一座奇怪的“土堆”后离奇坠毁。
1967年苏联“金星4号”,在坠毁前向地球发回了数据。这是一个奇怪的“土堆”。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前苏联曾实施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金星探测计划,在此期间,苏联多个自动探测站曾登陆这颗表面看来覆盖着云雾的“地狱之星”。从这以后数十年过去了,然而行星学家们对苏联金星探测这一壮举的兴趣却方兴未艾,因为迄今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成功地进行类似的探测行动,今后近期内也没有一个国家计划要这么做。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at≈tbellbs)前制图专家唐纳德-米切尔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对苏联金星探测器传回的照片进行了全面修复(包括“洗去”传输干扰和“校正”传输偏差)后表示,苏联在1961至1984年期间所进行的金星探测计划事实上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在此期间苏联所实施的金星探测行动包括发射了3个气压探测器、10个登陆器、4个轨道探测器、完成11次跨越飞行和“硬着陆”以及发射2个研究金星云层的气球。
此外,首次在金星表面完成软着陆的是“金星-7”号,时间是1970年12月15日,这是继月球之后首次登陆其它星体。此后紧接着是“金星-8”号(1972年7月22日)、“金星-9”号和“金星-10”号(时间分别是1975年10月22日和25日),后两个探测器还首次向地球传输了金星全景图,分别向地球进行了长达53和65分钟的信息传播,包括测定金星表面温度大约为500摄氏度,气压超过100个地球大气压。再后来便是“金星-11”号和“金星-12”号,“金星-13”号和“金星-14”号(时间在1982年,首次拍摄到彩色照片并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金星-15”号“金星-16”号(1983年),此后是1985年发射的“织女星”号……
通过各种可行办法,米切尔目前已得到一系列高质量的金星照片,这位金星痴迷者还试图通过研究上述“金星”系列探测器的照相仪器还金星风景以本来面目。
米切尔表示:“上世纪80年代初,俄罗斯人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他们却不得不面对计算机资源短缺的现实。”目前,米切尔正在加工“金星-13”和“金星-14”所拍摄的照片。他强调称:“我想,与‘金星-9’和‘金星-10’传回的照片相比,我目前加工的照片最终将呈现给世人一个真实的金星”。
1970年“金星七号”地面指挥中心
“看到那是什么了吗?”
“我的天哪,科维斯诺夫!帮我查一下这到底是不是‘金星4号’坠毁前传回的那张照片。”
“正在查。”时任金星系列飞船总部工作人员,科斯莫罗夫的爷爷科维斯诺夫在简易的计算机前仔细地查询着这个庞大建筑在金星上的经纬度是否和“金星4号”在“临死前”曾经拍摄到的一个坦克形状的“小土堆”一致。
“我查出来了!没错,就是它。”
“它的变化也未免有些太大了!”
“立刻组织苏联金星政府马上派地面部队过去检查,告诉他们我们会多派几艘飞船过去的。在这之前,我们要筹备金星系列飞船的下一部分。科维斯诺夫!帮我接主席。我们会不停地监视这玩意的动向,你们放心吧。”
1975年“金星9号”,抵达“奥列尼奥克——v”上空并没有发现1970年金星七号地面指挥部发回的所谓“神秘的城市”。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坦克形状的小土堆,事件初步被认定为“海市蜃楼”现象。科学家们相信这是因为浑浊的空气将其它金星城市的倒影折射了过来,文件发布时所有人都叹了口气。
计划破产了,因为金星系列飞船计划是由于苏美“太空竞技”而引起的。苏联国内的物价上涨、国库空虚等状况,引发了前文所说的波兰首都华沙大游行。成千上万的学生和工人来到苏联驻波兰大使馆要求取消苏联金星系列飞船计划,把更多的时间和经费转移到人民的建设当中来。
“金星15号”和“金星16号”并没有对外界公布其发射的时间,它们分别在同样的金星坐标点上依次发现了坦克形状的小土堆和一座城市。再也无力维持金星系列飞船计划的苏联当局只好将任务名称更改为“维加”。
1985年“维加1号”
“北纬五十八点四,东经一百一!马上把这个数据传给国防部!”金星的质量以及大小都与地球非常相近,所以地球上的经纬网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安放”在金星上。
“维加一号有什么发现吗?”
“这次我们的损失太大了,长官。飞船进入大气层后我们直接控制飞船飞向这一坐标点。”
“有什么收获?”
“只有这个”地面指挥部的一名控制人员把“维加1号”飞船摄像系统拍摄到的仅存的一张彩色相片拿给了科维斯诺夫。
“为什么飞船坠毁地这么快?难道又是酸雨的原因吗。”
“不,我们不知道怎么回事飞船在进入大气的一瞬间有人就感觉不对劲。因为飞船上安装的仪表一直显示有不明物体接近。我们以为大气层外的陨石让它发生了异常,谁知几秒钟后我们整个屏幕都白了,‘维加1号’直接在空中就粉身碎骨了。如果不是我们的人掌控好了时机,有可能飞船在坠毁之前一张照片也拍不到。”
科维斯诺夫有些气愤的接过了照片,也许是因为耗费庞大的“维加1号”竟然只拍到了一张可以观看的有用资料。但是在他看过这张照片后,就再也不这么想了。他拿着照片的双手正在颤抖,神经已经完全被蒙蔽了。这时,一个戴着耳机工作人员的话让他再次清醒了过来。
“监测到地震!”
“什么!”
“几秒钟前发生的,地震中心位于北纬五十八点四度,东经一百一十度。震源深度非常奇怪,明明就是在地表发生的地震。”
“给我通‘奥列尼奥克——v。”
“是通了!”
“地球方面呼叫阿道夫将军!”
电话那端传来了一个非常急促的声音:“科维斯诺夫元帅,不好了!金刚城出来了!我们查看了一下位置,它位于北纬五十八点四度,东经一百一十度。我军准备做好防务。另外我想请示地球方面能够给予支持修建整个金星的地下基地,把核武器储存在地下以防不测。”
1986年“维加2号”抵达预定位置,进入大气层后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幸运的是,“维加2号”并没有像“维加1号”那样过早地坠毁。但是这次,飞行器竟然一无所获。发回的四千多张照片里,映现出来的;都是一个坦克形状的小土堆!
2009年,参加过“尤里卡计划”的几名工作人员将金星“北纬五十八点四度,东经一百一十度”几十年间拍摄到的照片上传至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官网。其中,这个坦克形状的土堆和这座高大宏伟的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非常震撼。自从1986年以后,每隔二十年这个坐标点上就会发生一次地震,当初人们以为是“海市蜃楼”形成的城市就会离奇地出现。到那个时候,全世界的天文爱好者都会远眺金星。但是这样,是什么也看不到的;并且几天后它就会再次安静地消失。
同时,“北纬五十八点四度,东经一百一十度”这个金星坐标点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死亡坐标”。
本文改编自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官网当中的五百余张照片
改编自网络小说《金星游记ii失落的遗迹》网络小说作者:天府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