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赛多娇可算逮着乐子了,还不算完,继续说笑道:“姐姐,我听闻那些读书人常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妹妹虽然粗陋寡识,可跟在姐姐身边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之下,也有些长进。
今儿妹妹斗胆将那话改它一改,改作‘何以解相思,唯有梦中人’,姐妹们看看,小女子改得好不好?”
众女子再次笑倒,那采儿笑得都直不起腰来了。
“连你也笑话我么?
回头看我不好好收拾你!”
张窈窕拿火凤凰没法子,只好恨恨地瞪了自己的小侍女一眼。
“好了好了。
今儿的日头不温不火,正是游湖的好日子。
咱们不如乘舟尽兴一游,如何?”
俞洛真忍住笑,插话进来,将话题转移开去。
“妹妹提议甚佳,咱们门户中女子,可以辜负良人,却不能辜负良辰美景。”
火凤凰笑看着众人道,“只是,舟不如画舫,某人相思病太重,小舟如何载得动?”
众人再次掩嘴哧哧笑起来。
张窈窕比谁都清楚张窈窕的性子,有嘴无心,尽管她说笑去。
“我若是恼了,反而让她更吃准了我的心思。
不能上她的当,任由她说去。
我自岿然不动,她能奈我何?”
一念至此,花魁顿觉心中的气恼烟消云散,只管把她的话当做耳旁风便是了。
我不还嘴,她说着说这也就无趣了。
“只可惜啊!”
花魁却是兀自轻叹一声,目光又落在手中的折扇上,“此诗一出,世上那些文人骚客们也不必再吟什么梅了,别说本朝,就是后世也未必再有人作得出这般好的咏梅诗了!”
花魁所可惜的却是折扇上仅此“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很显然这是个残句,不是完整的一篇诗作。
可即便仅此一句,却足以傲视群才。
当真算得上是一字千金!但终究是不完整的,花魁虽是群芳之首,但做为一个年轻女子的好奇心使然,她自然很想看到整篇诗作。
无奈那唐公子自那一日在天香院一见后,再无消息,仿佛是从长安城消失了似的。
后来她托人打听,才得知唐云早已回新丰去了。
也不知何时复来京师?
众女子将要登舟游湖时,随着悉率的脚步声,一少女的身影从树后转了出来。
“姐姐,姐姐等等我……”听见熟悉的声音,那张窈窕蓦然回首,只见阿朵从对面快步奔上来。
阿朵挥动手中的画筒,“姐姐,小婢将画像取回来了。”
“甚好!”
张窈窕笑着招招手,“拿上前来我瞧瞧,可让那书生作了画赞?”
“画赞倒不曾作,不过那公子在画像上题了诗文。”
阿朵快步奔上前来,笑向赛多娇说道。
说着将那竹筒的盖子揭开,从里头把画像倒出来,解开帛带,将画像展开,送到赛多娇面前。
“请姐姐过目——”小侍女的瓜子脸红扑扑的,娇喘未匀,“姐姐你看这诗文和书法如何?”
“你这贱婢,何以口口声声叫起公子来了?”
赛多娇尚未看画,先埋汰了自己的侍女一句,“上回你可是瞧不起人家的,还说人家是个穷酸书生!怎的今儿就一口一句公子的叫上了呢。”
在唐代,公子可不是一个随便的称呼,并非像后面的朝代那般,是个年轻男子,就可称为公子的。
非是出身官宦之家的男子,或者非是有才名的年轻男子,是不能称为公子的。
公子,在唐代绝对是一个十分尊贵的称呼。
上回是一口一句穷醋大,今儿却是一口一声公子。
因此让赛多娇心下甚是狐疑。
“姐姐,你先看画像嘛!”
阿朵笑嘻嘻地道。
赛多娇摇摇头,低头看画,当时那书生只是画了个初稿,尚不能见到画像的最终面貌。
但从初稿也不难想见最后的定稿是什么样儿。
况且那书生顶多也就算个合格的画师,距吴道子那等大师还差得远呢。
因此,赛多娇心下并无太多的好奇,目光只在画像上匆匆一扫,就移到了花乡边上的提拔。
“落花无言,人淡于菊……”赛多娇默念一遍,蓦地抬起头来,向立在湖边的张窈窕,笑着招手道:“姐姐,你过来一下嘛!”
“我作甚要过去?”
张窈窕心下有气,回她一句。
“哎呦姐姐!”
赛多娇笑颜如花,求饶似地笑道,“妹妹才疏学浅,姐姐过来看看这提拔如何?”
张窈窕摇了摇头,心道有甚好看的?
街边卖字画的书生能写出什么好字来?
倒不是说花魁看不起那些摆摊卖字画的,只是她一直认为,只要艺事与铜臭扯上瓜葛,还能指望作出什么好文好画来么?
花魁摇了摇头,但还是向赛多娇走了上去。
“姐姐你看——”赛多娇将手中的画像递到花魁手中,起初花魁并不在意,目光只是上面一扫而过,刚要出声评鉴。
却突然感觉自己遗漏了什么,目光再次落在那提拔上,定睛细看,这一看之下,花魁心下就是一跳。
“怎么了姐姐?”
赛多娇问道。
张窈窕却不答话,仔仔细细鉴赏提拔,心下惊疑道:“怎么可能?
莫非是他……”不错,看到那八个字的提拔,花魁的眼前立时就浮现出唐云那张似乎总是带着些许玩世不恭笑意的俊秀脸庞,还有那双好似夜空中最闪亮的星光般的双眼。
或许在赛多娇等人看来,张窈窕没可能通过几趣÷阁书法就能判定出作书之人是谁?
即便众人都承认她是个大才女!可对于花魁而言,这一点都不难!如果一个人天天在看某位名家的发帖,心慕手追,临摹不止,就算没在临摹,脑海里也在想着那趣÷阁势与趣÷阁法。
突然有个人拿着那位名家的书法前来找她评鉴,难道她还看不出来是谁的书作么?
当然,这也与唐云的书法标格大有关系,唐云最喜爱的书家是五代杨凝式,和晋代王献之,他的一趣÷阁一划中都带着这两位大师的影子。
这两个影子在他的趣÷阁下重合在一起,造成了一种崭新的气象。
这就是他现在书作的标格。
有了标格,无异于在书作上盖上了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