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初创时期设立修道场所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道士、香客和游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于传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风水文化中的“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即综合考虑地处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资源、地质条件等客观环境因素”。这就是我要提出的风水问题,道家尤其注意这方面。后来,民居也注意,老百姓的观念里也有风水的意识。
中国是个信仰缺失的民族,尤其是在以娱乐文化,大众文化为特征的当今社会,说起风水的科学依据,有人以为我在显扬迷信,在误人入歧途。我申明,读完大学的人,不会轻易地迷信,不会没有根据地道听途说。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和原则。跟着了然道士,渐渐明白了一些建筑风水上的规律。请看两个经典案例,就可以窥略一二。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武当山,一曰太和山”。古代把阴阳会合、天地冲合的元气称作“太和”。道家把“太和”看成是“道”的演化、“道”的表现形式。显然,六朝以前古人以“太和”为武当山的别称,带有浓厚的道家色彩。实际上,“太和”一词体现了中国古人希望普遍和谐——天地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自我身心内外和谐的愿望。武当道教在重视风水,并不迷信所谓的对称原则。一宫一观,一亭一阁,因地制宜,在环境静美和地势奇绝处建造,且布局灵活,不强求严格贯穿对称规则。
同时非常重视建筑物周围风水林的培育,宋元明清时期,历代道士都注意在山上植树造林。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了选择好的风水外,还得靠人自身的努力,人类应该主动地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可见古人非常重视保护全山的生态环境,可见风水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
唐开元十八年,唐玄宗李隆基,在解决争夺“神仙都会”而引发的历时20年的佛、道之争中,作出了“观还道家,寺依山外旧所”的裁决。其实,道教圣地青城山,也有千年的古刹——古泰安寺,这是佛教的庙宇。于整个大的背景下,并不显得别扭,反是相容相安,也算是一种和谐。
问道青城山,青城天下幽。很难说是山水的精灵装点了“幽”的景观,还是文化的底蕴点睛了“幽”的神韵。青城山的古建筑,以道教宫观居多。青城山的青幽,出乎自然,洋溢着清灵秀气。那山上的殿阁楼台,恰似天宇中的琼楼玉宇。这些建筑大都顺应自然,在环境清幽和地势险绝处建造,有所依傍,灵动飘逸,没有严格框架规律。它们讲究在隐、藏、幽、奇上用功夫,讲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
如此精美、精妙的建筑,配上绝佳的自然景物,引来众多的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诗篇有:“我爱阴符三百字,准留清气一山幽”。“一楼和气看山笑,半榻禅心印月圆”。“草亭闲坐看花笑,竹院敲诗带月归”。“胜地拟蓬莱,毓秀钟灵,千里江山堪入画;仙人居阆苍,涂丹饰碧,数重楼客宛凌云”。
中国人自古信风水,房门不能相对,相对则相冲。中国传统建筑尤其是宫殿、坛庙、宗教建筑等非常讲究中轴对称。在中路轴线之外,其实是比较自由随意的,往往根据功能,随意设置偏殿、厨房、浴室、僧舍等功能房间,并由此形成大小形式各异的“庭院”。而在一些名山中,由于山势所限,甚至连中路建筑也未必对称。民居之大门,不宜与对门家的烟囱相对,对上了便犯忌讳,要及时请法师来变动调整。
应该说“风水学考虑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风水学的精髓是强调人与住宅的和谐及自然与住宅的和谐的完美统一。”自然,建造时考虑通风、采光;充分运用聪明智慧,因地势而巧妙构思。千百年后,现代人依然有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如果不是风水中有科学的原理,不遵循自然之道,怎会有如此的魅力呢!道教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的宗教,道教徒崇拜的“道”,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天人合一的状态,即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状态。道教与中国风水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中国民众信仰习俗中,像看阳宅风水、相墓、镇宅驱邪等活动,多由道士来承担。今天,民宅需要考虑风水问题,商务办公大楼也会考虑风水问题,园林庙宇更是看重风水之术。
请允许我插入一个犯太岁之说,什么叫做犯太岁?犯者,干犯也,具体表现有刑、冲、克、破、害、并等。再次阐述风水之重要。
道教《神枢经》说:“太岁;人君之象,率领诸神,统正方位,翰运时序,总成岁功”。可见太岁,乃诸神中最有权力的年神,掌管人们一年的祸福,主宰全年运程。俗话说:“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太岁顺当来,无病恐破财”;如有刑犯太岁者,会运程不济,凶星临宫主照,小人作弄,使得工作事业不顺,官运财运不兴,夫妇不和,婚姻不顺,学业不振,恶疾是非口舌来缠身及官讼牢狱之灾,甚至会有血光之灾或意外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传统习俗都以拜太岁来化解,祈求趋吉避凶,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这个多少有些虚,而风水涉及到的问题,引来人生病、事业不顺,人生不畅,是要重视的。
现代元素冲击了乡村,不能很好的相融。不伦不类的构筑,破坏了和谐,我拼命找寻,生怕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故土情绪。我们是常常是“借鉴”西方的东西,而把我们老祖宗遗留的精华给丢了。曾看到一些红白搭配的砖混楼房,突兀出来,并不协调,村庄缺了温馨,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叫,软绵绵的。村周围没有绿树成荫,缺了一份静谧。混泥土无法代替木材表面的质感,在触觉上与传统木结构相去甚远,丧失了木材的亲切感而变得冰冷。同样由于材料关系,混凝土表面不能采用能透出木纹的清水做法,只能采用混水油漆或彩画做法,所以建筑往往被涂抹的非常“俗气”。在年代久远之后,木建筑会由于材料的风化、裂纹等自然形成沧桑感,从而增加其岁月价值,今天,只能去体会古人把玩建筑设计的那份灵气。至少,我们在传承上,丢掉的东西太多了。
其实,风水文化表现出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环境的追求,从本质上看,风水立足于世俗社会的生存需要,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环境,可能精神世界的因素考虑的少些。但是,就其科学性、哲学理念而言,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包含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周易、八卦、九星、气论等思想。
比如日本古建筑所展示出来的令人感动的、印象深刻的美,才使日本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有了灵感的源泉,才能创造出浓郁“日本味”的现代建筑作品。而中国的传统讲究中轴对称,尊卑有序,建筑更多是根据礼教、权力的需要布置,而少有从美学的角度考虑的。这种冷漠、雄伟而夸大的建筑,反而缺少了灵性,没有灵动飘逸是僵硬的。从风水学的角度,不仅不美,不科学,也不实用。
(参考了专业人士的文章,主要强调风水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