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的敢死队利用火药,引燃陈友谅十数艘战船,风助火势,越烧越旺,陈友谅见本部战船损伤惨重,心生惧意。陈友谅部军心涣散,终于不能再有那股慑人的威势。而朱元璋部则乘胜击杀,斩敌数千人。此番恶战,丧命者太多,战船上血流成河,鄱阳湖的湖水被死者鲜血染红。陈友谅不得不下令暂时撤军。
之后,陈友谅又与朱元璋部交战,却以失败收场。俗话说兵败如山倒,陈友谅部连番被挫败,战意全无,只求自保。八月,陈友谅部粮草补给不足,只好打算撤出战场。陈友谅部经过南湖嘴时,被事先埋伏在这里的朱元璋部阻挡住去路,朱元璋挥师紧随其后,边追边打,陈友谅的力量越来越衰微,之后退到泾江口。这里也埋伏有朱元璋的军队,这股伏兵一通鼓噪,箭矢如雨,再次阻住陈友谅的退路。陈友谅越发局促不安,及到夜晚,星月在天,微风过处,湖水泛着粼粼星光。陈友谅心情沉重,步出船舱,仰望天上星月,感叹:“难道陈某要命丧于此吗?如此良夜,却身陷绝境,未免辜负了此生啊。”正在陈友谅失魂落魄之时,扼守泾江口的朱元璋部发动了又一次的猛攻,箭雨狂落,陈友谅被流矢射中,就此殒命。
陈友谅一死,朱元璋便除掉了心腹大患,剩下的强敌,除了朝廷,还有占据高邮的张士诚。在回师应天的途中,朱元璋不禁仰天大笑,对身边众将士说道:“天下之大,本王已据有一半,只待将江南安定,然后挥师北征,灭张士诚,然后将鞑子逐出中原,恢复我华夏道统,则本王必成千古一帝,哈哈哈……”
高扬的心情却没有朱元璋这么好,他在想:“和尚,你的命在我高某人手里,飞飞已经控制了刘伯温,到时,你还不是任人宰割?只要我以贪狼剑斩下你的头颅,你的江山便会落在我的手中。千古一帝,痴心妄想,哼哼!”
至正二十四年,李善长等人上表,劝请朱元璋称王。朱元璋推辞再三,最后称吴王,然后任命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其余有功之人皆有赏赐。次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攻入张士诚的领地内,高扬统兵万人,协助徐达、常遇春等人,相机而动。
之后数年,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而张士诚势力越来越弱小,张士诚此人虽然有英杰之气,属下也甘愿为其卖命,但造化弄人,有时形势变化,任是英雄豪杰也难逃败亡。枭雄陈友谅败亡于枭雄朱元璋之手,英雄张士诚也不可避免要步陈友谅后尘,终被朱元璋击溃。朱元璋有意要羞辱张士诚,想劝他归顺自己,被张士诚严词拒绝,朱元璋恼羞成怒,下令杀死了张士诚。
朱元璋先后灭掉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生平两大劲敌全部除掉,四海之内,再无敌手。朱元璋意气风发,再无当年作为皇觉寺的穷和尚那种流浪街头的窘迫猥琐之象。朱元璋要南征北战,驱除鞑子,恢复华夏正统。但是,他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在他身边,潜藏着两个很危险的敌人,一个是占据刘伯温躯体的白飞飞,一个是伺机谋反的大将军高扬。也许,有一天,当朱元璋一觉醒来后,会发觉他面前的世界变了模样,而他也将变作另外一个人。
但是,天命难测,世事难料,谁又能一眼看穿百年兴废,谁又能一语道破千年玄机呢?
(《大明》准备得不充分,各种资料缺乏,写起来很吃力,暂时停更吧。请读者关注本人另一笔名【鹦鹉学舌】下的言情小说《脱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