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的回程也很顺利,傍晚的时候回到了那个小村庄,刘村长也没有过多的询问。回到临时的住处,吃过饭后,俩人打开照相机查看小王拍摄的照片,但是他们对古文字只是一知半解,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根据学过的知识判定是先秦的文字,但是不知道啥意思,于是俩人决定明天回武汉向单位领导们汇报。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俩人起床后出了山,晚间回到武汉。路上的时候已经通过电话向直属领导做了汇报,领导认为俩小屁孩儿能发现什么,说了些辛苦、注意安全等之类问的话,并告知回武汉后先休息,第二天再汇报工作。
回到武汉的第二天,小王和小刘向领导汇报,那个领导并不是草包,当他看见照片上的字后,惊讶的合不拢嘴,他本身就是一位古文字专家,看见了这些如获至宝,马上带着两位年轻人见局长。
石壁上的文字是类似于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种文字,又不完全相同,经过翻译,大概的意思就是警告不要进入一类的;国家相关部门看到照片后,责成湖北省文物局在春节后负责发掘,因为这可能是周部落的一个分支或者是祖先,这都说不好,总而言之还是很有历史价值的。
湖北省文物局经过了前期的准备,组织了一个考古队,在本月初,20多人带着各种仪器设备浩浩荡荡的开赴那个山村,开始了发掘工作。
考古队的负责人周教授,是武大的着名教授,闻名于全国的考古专家,也是湖北省文物局的专家,还是小王的导师,做人很严谨,开始的时候很小心,指派专业人员利用各种仪器测试外谷和内谷的环境,确保大家的安全。
经过测试发现,山谷内有一种低频声波,人耳听不见,也不受这种声波的干扰,但是小动物对它格外敏感,估计就是这个原因导致山谷里没有小动物。
经过了大量的试验后认为,外谷和内谷里并没有有毒的瘴气,也没有什么机关之类的,在确保安全后,考古队将内谷的遗骨收集起来放到一个统一的地方,准备下葬,不管是盗墓贼还是侵略者,毕竟死了这么多年了,入土为安吧!那些枪支弹药经过这么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都已经报废了,也整理到统一的地方等待公安部门接收后处理。
所有的前期工作准备好了,激动人心的一刻就要来临,准备进去墓室一窥究竟了,也就是那个黑漆漆的山洞。周教授有些不踏实,担心山洞里还有危险,按以往的经验,周朝的墓葬是薄葬,一本不会有盗墓贼光临,而且这个墓穴很可能早于周朝,那个时候墓穴里一般还没有机关防止盗墓;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大家商量之后决定先派机械人进去。
当然机器人并不是汽车人或者霸天虎那类型的,而是类似于电影机器人五号的那种,就像现在的排雷机器人,想一个小型的装甲车,下面是履带,上面装有机械手臂、摄像头、光源等。
周教授和技术人员坐在帐篷里通过电脑控制机器人,并通过机器人的摄像头时时窥探山洞里的情况。
山洞比较宽敞、平直,宽近两米,高近三米,里面的道路明显是人为铺成的,损害的程度比内谷轻得多,比较平坦,虽然有些坡度,但不影响机器人的行进;洞壁也很光滑,明显有打磨过的痕迹,隔个四五米洞壁就有一个外伸的石台,估计是用来放照明的火把用的。根据周教授的经验,这应该是墓道。
山洞很直,没有拐弯,机器人前行了二三十米,山洞到了头,出了山洞,进入了大厅。由于机器人携带的光源不够,所以大厅到底有多大并不知道。周教授本以为这就是主墓室了,但是机器人顺着中线走,并没有发现棺椁,在大厅的尽头是个高台,上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个宝座,由于是通过机器人传回的画面,所以有些细节很难分辨,还需亲自进去一窥。
周教授命令将机器人开回来,虽然有很多疑问,但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谜底要一个一个解开,这也是考古的独特魅力。
机器人顺利返回,实验人员将带回来的空气样本进行了化验,发下里面的空气还算可以,没有发现有毒物质。
周教授很多疑问不明白,首先没有封墓石,墓穴完全对外开放;其次,墓道内一具遗骨也没有,墓前的广场上肯定设置了很厉害的机关,才会导致入侵者暴毙;而墓室内竟然什么机关都没有?这不符合常理。难道是墓穴的建造者就那么自信,能将侵犯之敌全都拒之门外,但是为什么自己和考古队竟然没事呢?
下午的时候,周教授亲自带队,装备上了防毒面具,一行五人进入了山洞。边走边小心观察,山洞应该是在原来自然形成的基础上经过人为加工的,并且确认山洞中没有机关存在;探险小队很顺利的来到了大厅,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携带了大号光源,队员们在确定安全后,将几个光源安放在角落里,将大厅照亮,这时大厅呈现在大家的眼前,整个大厅呈圆形,直径在三十米上下;顶部呈穹顶,是人为打磨过的,最高点大概六米左右,边缘在四米多。穹顶上雕刻着星图,不过与现在的星空有些许的不同,例如北斗七星的组成的形状就不是现在的勺子形,考古队员们并不是天文学家,虽然觉得怪异,但考虑到星空可能会发生变化,没有太在意。
大厅墙壁上有石刻的壁画作为装饰,大概8幅,每幅画宽约4米,高约2米,两边和下面刻可有文字,和小王他们拍到的属同一种文字。图画的内容类似于简笔画,不过目前没有心思研究上面的内容。大家的心思都在棺椁上,壁画留在后面在分析、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