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黎宫仅仅只是领地发展的一个缩影,当一个势力拥有修建宫殿的能力之时,其他的建设也就不存在任何难度了。
此时的李子木坐拥两百六十万人口,单单是劳力,就有一百八十万。
而如此多的人口一旦被调动起来,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威力也足以令人惊掉下巴。
现如今,前期的里坊修建已经告一段落,总计修建了一百五十座,大大小小的民居超过了十五万栋。
除了前期的二十五个里坊是独院“别墅”以外,其他的,大多采用的是三层民房,中间的间隙也要更少,虽然里坊的面积不变,但能够容下的人口却要翻一倍。
这些民居全部属于官方产业,此时绝大多数的百姓仅仅是属于租借的形式,根据民居的位置、大小,所需要花费的金额也不同。
像是独院的“别墅”,每个月需要花费你五枚银币,普通的百姓很难住的起,这也导致一些原本在永安、永兴、永宁坊居住的百姓,不得不搬到位置更加偏僻的新坊。
而这些新坊不仅居住环境差,而且离工作的地点也要远很多。
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了九黎城,优胜劣汰的现象也开始发酵。
这几乎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如果你没有本事,就只能远离九黎城,前往盐县的盐亭城,甚至是南越平原的平原城。
这两个城池的规模只有五平方公里,而且工作机会也要相对固定,除了种田就是采盐,全部都是体力劳作,远不如九黎城。
在九黎城,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的工作,种田、纺织、养殖、渔林、甚至是生产瓷器、浣洗机、风扇、琉璃灯的工坊。
你就算想要去酒楼端盘子都可以。
而除了工作的机会,九黎城的生活设施也要更加齐全,在那里,有炎帝庙、梓河商业圈、忍者村“旅游景点”以及刚刚动工的九黎公园。
所有人都清楚,不论未来的局势衍变什么样,就算统一了蜀地,作为都城的九黎城也只会越来越繁华。
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灾变之前的北上广深,其他的城市想要追赶,除了经济实力以外,还要越过N座大山,比如教育、医疗、行政以及金融。
这些大山已经扎根了太久,你没有逆天的手段,根本越不过去。
对于这点,不说百分之百,至少百分之九十的百姓都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可以肯定的是,以后的九黎城会成为政治、经济甚至是科技中心。
最先进的“科技”会在这里率先诞生,最新潮的物品也会在这里推行。
毕竟基础在这摆着。
——
现如今,九黎城总共吸纳了六十五人口,相比于满负荷的八十万,还差了足足十五万。
这并非是九黎城不愿吸纳,而是后面招收的流民根本住不起。
越往后,流民身上保留的“财产”就越少,之前的流民还可以变卖一些金戒指、金耳环之类的。
像最早的小南村居民,更是拿着牲畜“入股”,每一个都得到了丰厚的奖励,不说家缠万贯,最差的也是小康之家。
琉璃灯、液体牙膏之类的早就用上了。
——
而除了九黎城以外,像盐亭城、平原城所吸纳的人口也并不多,每一个都在十五万左右。
三座城池合在一起也不到一百万,至于其他的人口,则大多居住在城外所建的村寨里。
这些村寨大多是敷衍了事,不仅道路坑洼不平、在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上也差了不止一筹。
对此,李子木也没有任何办法,不论是古代亦或是现代,城乡和地区的差距都很难抹平。
他不可能把所有的人口全部安排到城里,那也不现实,总不能攻占一地就要建造一座百万大城吧,这种投入和超出完全不成正比。
现在还是两百多万,等到人口突破了千万,那就意味着十个百万大城,其所要耗费的资源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光是工资就很难支付的起。
如今仅仅是建造一座九黎城和平原城,就快要将当初的金矿给耗空了。
真要再建几座,可能连军饷都发不出。
执行按劳分配以及采取货币交易的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果逆潮流而行,绝对会出问题,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饥荒。
很多人以为我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而且还是集中耕种,符合规模效应,怎么可能发生饥荒。
但这些人却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积极性,原本能够产出六百斤的良田,却因为人为的因素,只产出了三百斤,效率低了一半。
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粮食再出现歉收,那就只能等死了。
所以就算是咬牙坚持,李子木也要将这种政策执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