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章仿佛没看见赵讷的眼神,吩咐亲随把题目传给书院学子。
末了又说道:“既然考了经义,不妨再考考诗词歌赋,就命诸学子写一首向学的诗文,权当试贴吧!”
赵讷闻听此言,已经窜到嗓子眼的质问又咽了回去,心中暗忖能让王焕章临时改主意,看来有人对这次突然施行三舍法有意见啊!
不过还好,自家侄子哪怕经义考的不好,也能在试贴诗上扳回一城,再有他拍板,院首之位定然不会旁落。
钱浒等人自然不会有意见,王焕章本来就是一路提学使,临时加考一场看看学子们的学问,再正常不过。
反倒是陈正汇有点坐立不安,他和赵讷一样疑惑,怎么又多了一道试贴诗?
学政大人没提前打招呼啊!
且不说官员这里勾心斗角,正院内的诸位学子面对两道考题,头大如斗者占了九成。
写一首诗对学子们来说都不难,写不好还写不坏?反观这道经义题目,太难了。
李茂看到题目嘴角微翘,虽然他不知道老师是怎么提前得知这道题,但刚才脑海中早已经将文章勾勒出来。
这道题难点就在于释意,而前人早就总结归纳过,水能灌溉,火可烹饪,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养,谷可养育,这六样被称为六府。
意思是大自然用来养育万物生灵的基础,所谓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圣人之德就是把这些处理好,把六府安排妥当,那就叫惟修。
掌握了这道题的精髓,再把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等等名句摘抄结尾,一篇文章自然提笔就成。
反倒是王焕章临时加了一道题,让李茂斟酌了半天。
写诗他不怕,即便有唐诗三百首在前,有唐宋八大家不远,但他脑子里还有南宋以后几个朝代的诗文可以“借用”。
只是怎么借是一门学问,否则来一个生吞李太白,活剥杜子美,那就太难看了。
李茂既然有志夺得院首之位,事事争先是第一位,第一个交卷肯定能引起考官们的注意呀!
他写完经义文章后又沉思片刻,提笔写了一首诗,站起身来表示自己已经考完。
此时距离王焕章出题才过去两刻钟不到,也就是不到半个小时。
李茂就把题目做完了,这速度令赵讷等人咋舌。
陈文昭见李茂起身,从来到文昌书院才第一次开口。
“此子李茂,乃是本官的学生,为公平起见,还是请诸位大人评审,本官当避嫌。”
钱浒哦了一声,命人把李茂的试卷拿来,转首对陈文昭说道:“陈大人乃翰林出身,这个考官岂能避嫌,且让我等看看这位学子的文章如何。”
王焕章手捋须髯点头道:“早就听闻陈大人在东平县收了一位得意弟子,没想到竟然是首先交卷这位,看来是成竹在胸,就由本官先过目吧!”
李茂的经义试卷和那首诗很快送到王焕章等人面前。
经义不同于策问,但也是科考时的一道大题,只见李茂一手褚遂良字体,已经隐见风骨匠气。
再看经义试题,不能说惊才绝艳,但中规中矩,水准绝对是上上之选。
陈文昭很满意,虽然有他提前给了李茂暗示,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内李茂就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他这个弟子肚子里有货,没有荒废了学业。
不过看到李茂写的那首诗,陈文昭迟愣片刻后不禁有拍案叫绝的冲动。
幸好控制住了,只是连声叫好表达自己对弟子诗文的喜欢。
李茂不会作诗赋词,但架不住可以向南宋以降的诸位大家文豪们借呀!
他现在写的这首诗就是向朱夫子借的,正是那首脍炙人口的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首诗据说是朱熹所作,但是也有人考据是别人写的借朱熹之名传播。
但不管是谁写的,总之是一首很好的劝学诗,在此时此刻特别应景,像极了临场发挥的偶得佳作。
王焕章看完李茂的经义和诗文,和陈文昭对视了一眼,点头道:“名师出高徒,古人诚不欺我也,陈大人这位弟子,甚好。”
一路提学使开口称赞,等于是给打分了,起码考评上上没问题。
陈文昭点点头,与王焕章心照不宣。
这次考题经义,就是王焕章在来时的路上告诉他的,至于为什么泄题,陈文昭心知肚明,他知道王焕章的为人,绝不会在这种事上妄言,所以才给自家弟子提醒。
赵讷脸色不好看,原本他的侄子能做一篇好的向学诗,但是绝对无法和李茂这首诗相提并论。
此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被王焕章给阴了。
这位学政大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让他捧侄子成为院首的打算落空,当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陆续有几人点评李茂的文章诗词,皆是上上之选。
就连心中有鬼的陈正汇,也按捺住心中的疑惑,违心的称赞了几句。
除了李茂提前交卷,随后又有几人考试完成。
分别是阳谷士子林宏,须城士子赵煌炎,东阿士子王纯,但正应了那句话,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他们的文章诗词和李茂相比,差了一个档次,几位大人传阅一番,给了中中的评价。
最后交卷的是温必古等人,一场考试下来汗流浃背。
这可是初冬时节,可见这些人平时读书不甚用功,考试的时候不免心虚冒汗。
写的文章狗屁不通,诗词更是不押韵,乱七八糟的不堪入目,温必古等人的考评自然是下下。
赵讷有种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的感觉,狠狠的瞪了侄子赵煌炎一眼。
经义被王焕章临时换了题,答对不好也就罢了,但是诗文依旧是昨晚的题目,作诗还作出中中之诗,丢不丢人?
原本今天就想确定院首的赵讷,只能把这个心思压下去。
他笑着说道:“以三舍法定论,李茂,王纯,张煌言,林宏,当为上舍生”
赵讷这是生生把李茂的文章段位强行和林宏等人捆绑,可谓“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