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硅谷领头羊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公司以硅谷为密集地开始向各地延展,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美国各地,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美国本土已经有点供不应求,美国提供h1b工作签证签证,大量从世界各地招收计算机专业人士。原本上门来读计算机博士的中国学生纷纷转为硕士学位,以求也抓住这次的就业大潮。
穆林和袁媛也不例外。他俩1998年到美国来深造,本来计划读博士,需要四五年时间,现在转成硕士研究生,毕业要两年时间,半年过去了,至少要到2000年夏天才能毕业。
身在硅谷,周围更是被一大堆高科技it公司包围着。
虽然公司多,但是也不是人家什么人都要,总要有个面试的流程,检验一下来人能力的。地处偏僻的,比如中部高校的中国留学生们还不觉得,但是硅谷的学生们,系馆里或者宿舍门口广告栏上,经常能看到招人广告,所以各族裔的计算机学生们一到春天就蠢蠢欲动,不是春情勃发,而是争相找暑假实习工作,而有很强编程能力的研究生们更是抢手。
在找实习工作的时候,各族裔就显出了不同的民族特点来。袁媛跟系里的一个印度男同学关系不错,俩人一起跟park教授做助研,所以在找实习工的时候,这位男同学跟她分享了一封电子邮件,让她把里面提到的试题做一做,为面试做些准备。
她打开邮件,一页页翻下去,正琢磨着是不是这位同学发错了的时候,才在一大堆你来我往的聊天邮件中间看到了一系列问题,有一般的问题,诸如:
“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对我们公司有什么了解?”“你觉得能为公司做什么?”
“你有什么优点?”“你觉得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难题是什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更多的是编程考试题:
“给你一系列数字,从中找出最大的数,请写出o(n)算法。”
“有一块田,你把手表掉在田野里了,描述你会如何最快速找到这块手表。为什么你认为自己的算法是最好的?”
“给你一系列数据,请用stack的push、pop写一个排序算法。”
…………
一页一页,满满的问题充满了屏幕,隐藏在一大堆的“re:“一般聊天回信当中,袁媛看得是目瞪口呆,也是第一次见识了印度人之间的互动互助,也是第一次见识了印度人在互助时如何保全自己。
这位印度同学告诫她不要转发这封邮件,她自己用就好。她想了想,把其中的问题摘抄下来,重新写一份电子邮件,用中文行文,发给了穆林,至少可以分享给男朋友吧。
教授们虽然很想让自己的研究生们暑假也留下来做课题、写论文,可是在硅谷的大环境下,导师们也知道自己那微薄的研究经费没法给学生们提供更高的工资,还不如放了他们,让他们在暑假在实际的计算机公司不仅锻炼能力还挣足了钱,开学后更能一心一意上课、搞研究。当时的助研、助教的工资大概也就一千二三的样子,可是随便找一家软件公司打工,都有三四千、四五千的实习工资,更别说微软、甲骨文、雅虎这样的公司,不仅工资高,还有吃有喝包三餐,又能省下几百,让人感觉立马要变成富翁富婆了,有了前人的这些打工经验,每年春天到处找实习工作的计算机系大学生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穆林和袁媛跟着这股找工作大潮,向很多公司投递了自己的简历,拜“斯坦福”金字招牌和自身能力所赐,穆林得到了雅虎总部的工作机会,穆林6月中去雅虎上班,正赶上公司要发布yahoo!messenger,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他的小组长每天忙着带着手下人修bug堵漏洞,与其教他这个新人,还不如自己动手,所以就交代他先自己用一用yahoo!熟悉一下产品,等messenger这个聊天软件发布之后,他们再细谈工作安排。
袁媛由于有数据库开发的经验,所以找到了到甲骨文的实习机会,跟着一个底层开发小组优化数据存储,压缩数据和提高数据提取速度。
计算机软件,尤其是大系统,都像海洋里的冰山,漏在公众眼中的只是水面上的一点点,大部分的工作都隐藏在水面一下,没有水面下的那些大块头,撑不起水面上的那一角。
甲骨文数据管理系统,运行在大型服务器上,虽然是冰山下很大的一块,但是冰山上的那些都是别家公司提供的,如果想完美整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在90年代初,甲骨文的业绩很受这方面的限制。
当时企业级软件业务的标准做法是,一家大公司采购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十多个“最佳品种”的应用软件,然后公司会聘用一家像sap或者accenture这样的it咨询公司,把所有这些软件,同他们的多个数据库和系统连接起来。提供数据库管理的很多前端应用程序都很糟糕,所以这些咨询公司就会选择其他公司的前端应用产品,如此做法的后果就是数据会变得支离破碎,出现重复现象,而且还会在多个程序背后的数据库之间发生冲突。这就好比从不同地方买来几十种不同的汽车零部件,然后拼凑成你自己的汽车,而各个部件制造商之间却没有相关的共同标准一样,为此甲骨文开始并购或与其他小软件公司合作以解决前端薄弱的问题。
1995年,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找到了救星,他对互联网有了具体的愿景和战略,在巴黎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埃里森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他的“网络计算机”的愿景,他的主题演讲轰动了全球科技界,从此埃里森向“wintel”(wintel指微软windows软件,加上intelpc机)的霸主地位发起了挑战,推出了“网络计算机”(nc)。这是一种精简了的计算机,没有硬盘,因此也没有应用软件,这种做法也将埃里森置于同微软的比尔·盖茨唱对台戏的地位,而盖茨依然相信pc/服务器计算模式。
1997年,埃里森推出了oracle8,这个版本是以他对互联网和网络计算的远见为基础的。埃里森自己也接管了应用软件开发部门。他开始开发订单管理和财务表格等应用程序。为此甲骨文开始大量招收新的优秀员工。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袁媛走进了甲骨文,成了应用软件开发部门的一员,不过只是八周的实习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