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朝历代都严禁耕牛的宰杀,所以老百姓没有吃牛肉的习惯。
但在这五代乱世,其实却执行的并不严格。
为此,李翊颁布了宣抚使令,允许百姓规模化饲养肉牛。
为了提供优良的肉牛品种,云南商行建立了肉牛养殖场,优化繁育了当地肉牛品种——盘江黄牛。
这种牛肉不但生长周期大大缩短,而且肉质鲜嫩、美味可口,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也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庆幸的是,自古至今都有节日消费的传统观念,要想把它深入推广下去,也是有先天优势的,因此李翊对它的前景还是充满了信心的。
为今之计,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增加百姓们的收入,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在这个低水平发展阶段上,尽可能的使人们的意识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李翊考虑再三,现在最主要的,还是要在文化模式上有一个突破,才能带动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意识,才能为‘假日经济’注入活力和动力。
正本需要清源,提高官员们的这种意识成了目前最迫切的工作。
李翊不断的向他们灌输新思想、新见解,让他们在这方面有所感知,提高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使他们的思想走在大多数人的前头。
为此,李翊首先把闲置已久的孙德成的王宫,前半部分辟为一个读书娱乐场所,允许任何人在那里售卖书籍、购书、读书、休闲娱乐,起了个名字叫‘阅微书院’。
前殿专门是出售图书的,通过云南印书馆印制的第一批书籍,像‘唐诗摘抄’‘史记’‘诗经’‘道德经’‘大汉律法’‘常用字典’‘大唐风物志’等等。
甚至连李翊剽窃的那些宋词,也被宛如精心编纂后,起了个名字‘润之词作集’,而且还印刷了三百册,也堂而皇之的出版销售了。
在这些图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常用字典’了,它可是李翊组织了一批宿儒,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编纂完成的,共收录了常用字三千个左右,生僻字七百多个。
虽然知识范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普遍的知识水平来说,三千字的字典就足够使用了。
李翊自己手头上还放了一本,没事还查查繁体字的写法呢!
这项工作早在一个月前就完成了,现在一次性的印刷了三千册,没想到仅仅过了十几天,这些图书就销售殆尽。
李翊也是十分感慨啊!老百姓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根本就没有书让他们读啊!
而且昂贵的图书价格已经让人却步,普通老百姓哪有闲钱去购买书籍,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以借书为主。
通过批量印刷的规模效应,书籍的价格直线下降,书籍的销售量也大幅提高了。
但云南印书馆的印刷能力有限,虽然技术相对先进,但是印刷量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没白没黑的加班加点,还是满足不了人们购书的热情,李翊也只好下决心扩大规模了。
王宫的正殿设置了桌椅板凳,作为一间图书馆使用,只要花很少的钱办理一个阅书证,就可以在这里一天看到晚。
里面的图书也大都是李翊安排人搜集的,包括一些汉唐两晋时期的珍贵书籍,帛书、手抄本、雕版印刷书籍等等,而且还增加了大量仿制的线装书,基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王宫的广场上,设置了一些简单的体育娱乐设施,像什么秋千啦、单杠、双杠啦,下棋、乘凉的亭子什么的,很快就成了百姓们最爱来的休闲场所。
王宫的后面还有二三十间屋舍,把它们全部隔断起来,被用作云南印书馆的厂房。
在这里,每天都有数千册图书印制出来,并销售到云南各地,甚至是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去,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李翊的言传身教和刻意熏陶,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云南的官员和百姓们,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
虽然还不能充分接受李翊带来的新思想,但是像‘搞活流通’、‘产业开发’、‘民生工程’、‘招商引资’等新鲜名词,对于他们来说,早已是耳熟能详,琅琅上口了。
初战告捷,李翊的信心更足了。
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云南的未来就已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如果朝廷能够允许云南自行改革的话,更多的产业就会应运而生,老百姓们的日子也就会越来越红火,这是完全可以预见到的。
通过文化先行政策,逐渐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百姓们不但津津乐道于李翊的新政,也被李翊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人心、士气空前高涨,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中秋节过后,朝廷颁布了允许云南变革的诏书,使得李翊的心里满怀斗志和希望,摩拳擦掌的,准备大刀阔斧的将改革进行下去。
随着这份诏书到来的,还有朝廷对逯龙等人的任命书。
为了尽早让逯龙安心,让六夷各部落稳定下来,也为了早日得到六夷部落制作兵器的高超技术。
李翊和林易带着朝廷任命六夷部落的诏书,迫不及待的赶到勐罗部落,召集了十七个部落的酋长,宣读了朝廷的任命诏书,确立了逯龙在六夷部落中的领导地位。
为了表示回报,六夷各部落向云南官府敬献了九百把制作精良的朴刀。
这些朴刀的刀身坚逾金铁,刀口锋利无伦,看得出乌蛮人的兵器制作水平实在是无可挑剔。
得到这些精良武器,李翊虽然满心欢喜,但是最高兴的还是简铮这家伙了。
在装备了宣抚使府的亲兵三百把后,其余的六百把,立马被他讨要了去,组织了一支四百人的朴刀营,经过日夜训练,成了宁州一支最重要的防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