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迁户搬迁到位后,他们能不能适应新环境,生活是不是方便,生活水平是不是提高了,梁铸成时刻在牵挂着。
他和余荷定期或不定期对搬迁到安置点的易迁户,开展户户走到,了解情况,现场解决困难。
现在已经进入深秋,天气慢慢变冷了,一些在家的老年人,烧火取暖,梁铸成担心二氧化碳中毒,不停地上门开展宣传,让他们取暖时开着门窗,保证屋里通风。
余荷把用火用电安全,预防二氧化碳中毒的相关知识,复印后发放到户,张贴在家里醒目位置,每到一户,都耐心讲解和提醒,让他们牢记安全。
易迁户搬迁到位,安置点热闹了一阵子,慢慢冷清下来。
余荷告诉梁铸成,这段时间,除了整户外出务工的以外,在安置点里居住的群众越来越少。
已经搬迁下来的村民,陆陆续续又回了山上。现在住在三个安置点的,不到一百户人家,主要是已经把旧房子拆了的易迁户。
他们通过走访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搬迁到安置点后,没有菜园,不能种菜,不能养猪养鸡,还要掏钱买菜买肉买鸡蛋,增加了支出。
有的老年人在安置点住,子女在山上搞生产,两头住,不方便,只好把老人再接到山上去住。
老人回到山上,住在老房子里,通风良好,冬季烤火安全,子女也放心。
梁铸成感到,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后续扶持问题,迫在眉睫。特别是菜地要尽快调整到位,牲畜栏圈要建设好,不能再拖下去了,不然的话安置点留不住人。
可是,现在的耕地都承包到户了,集体没有机动地,到哪里去调整菜园,在哪里建栏圈呢?
他想,只能做工作,从附近农民的承包地流转一部分耕地,先解燃眉之急。
他召集村组干部讨论,最终决定,为每户解决半分菜地,大约需要八十亩地,就近从村民的承包地流转,流转费用每亩一年按照五百元,暂由村里解决。
余荷现场表态,第一年的菜地流转费她想办法解决。
她知道村里为修路还欠着债,连打印费都出不起,她向单位领导汇报以后,单位负责每年解决三万多元的打印费,给村里减轻了负担。
三个安置点所在地,涉及一组和二组两个村民小组,梁铸成让两个组的组长回去抓紧时间做工作,争取半个月时间把菜地流转到位。
由于村民的耕地已经种上了小麦或者油菜,流转过程中,村民提出要补偿青苗费,梁铸成让两个组长测算了一下,需要五千多元。
余荷说她想办法一起解决。
梁铸成自嘲道:“你看看,我现在成了个叫花子村干部。”
余荷调侃道:“你是玉皇山第一丐。”
菜园流转到位后,梁铸成和余荷上山去给易迁户做工作,让他们下山把菜种上,保证春节期间有青菜吃。
梁铸成意识到,菜园只是群众生活的一小部分,最根本的是搬迁以后增收渠道问题,如果没有收入,照样留不住人,脱贫的难度很大。
这段时间,梁铸成和余荷绞尽脑汁,思考玉皇山村产业发展规划问题。
尽管她和梁铸成一起讨论了几次,有了框架性思路,但是,制订一个既符合村情,又能与市场对接的产业发展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单就写材料而言,难不住余荷,在高中时,她的作文就经常被语文老师当作范文,供全班同学学习。
她的大学毕业论文,还上了大学学刊。
但是,培育和发展产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不仅仅是做规划,更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要实实在在,符合实际,才能付诸实施。
目前,村里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在家种地的只是满足口粮,风调雨顺还好,如果遇到旱灾或者雨涝,连本钱都包不住。
由于没有产业,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代之而来的农村破落,留守老人和儿童等社会问题成为乡村一大难题。
余荷想,只要有了产业,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挣钱,人员就会慢慢回流,沉寂的乡村才会焕发生机。
经过深入思考,余荷有了一个系统思路,她征求了梁铸成的意见后,用了三天时间,形成了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规划初稿。
余荷编制的规划里,重点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后续帮扶规划。
第一、发展油橄榄基地三千亩。统一流转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和能人大户来发展油橄榄基地。
因去年初村里按照农业专家李建林的建议,计划把全村土地统一流转发展油橄榄,由于部分村组干部思想不通,村民们强烈反对,导致计划搁浅。
余荷在编制后扶规划时,考虑到易地搬迁后,山上的耕地离安置点较远,不便于村民耕种,所以统一流转土地发展油橄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最有效的办法。
第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玉皇山村旅游资源丰富,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还有玉皇顶中原突围战场遗址、玉皇顶溶洞,文化底蕴业丰厚,郧阳凤凰灯舞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郧阳四六句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可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集自然风光、农事体验、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第三、建设扶贫车间和扶贫作坊,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梁铸成主持召开村组干部会议,讨论规划初稿的内容,他们听了余荷对规划的情况说明,总感觉规划不是说玉皇山村里的事,不现实,如同听天书。
村组干部几十年如一日,一方面种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方面为村民跑腿办事。
在他们的观念里,农民种地为了肚儿圆,养猪养鸡为了油盐钱,养牛为了能耕田,这是农民的本分,天经地义。
要说发展油橄榄基地,都是种地,多少还沾点边。
可是发展旅游,谁个闲的没得事,大老远的跑到这个穷山沟里来?
到处都是山,有啥球看的?!
建设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听都没有听说过。
刁新怀和几个组长连连摇头,说规划根本不现实,这不是规划,简直是“鬼话”!
余荷脸上挂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