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她这么一安慰,张玉娘又回想了一回,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你说的对,横竖我不担心他什么的,我自个儿有钱有女,便是没了他,我也能把日子过得很舒坦。”
木梨巧笑倩兮,答:“今非昔比,娘亲已非吴下阿蒙。”
张玉娘已不是当年身处青楼,对前途茫茫然一片的那个张玉娘了。
“的确没必要斤斤计较,否则,我跟你爹的关系必会势同水火,大体上过得去,我便睁一眼闭一眼。”
木梨娇笑:“娘亲总是很聪明,如今到是难得糊涂一回。”
张玉娘笑眯眯地道:“娘这辈子做得最正确最明智的事,便是生下了你。”
有了木梨后,她变得越发坚强,有了木梨后,她对以后的日子才有了盼头。
这才有了这个家,有了落根的地方,她的身份也摇身一变,成为了人人敬重的秀才娘子,虽依旧有人看不起她曾经的出身,但却已好了许多。
至少,她会老有所依!
木梨的小手紧紧的包住张玉娘的大手,声音轻而柔,甜而不腻:“老人常言,苦尽甘来,也是在说娘亲呢,老天爷不公,可大多数时候,还是有因果的,娘亲早年受苦是因,如今过着舒适又平淡的小日子,却是果。”
压在张玉娘心头的厚云散去,伸手轻刮木梨的小鼻尖:“你才是老天给我的最好的果。”
她如今却是,有女万事足。
随后,张玉娘独自坐牛车带了木梨、离方的庚帖,去了县里香火最旺的一庙里,又下了大血本,请了高僧合了两人的八字,高僧依据两人生辰八字又对应八卦所在宫位,最终合出“福德”之上吉,两人合婚,可子孙昌盛,福德绵延。
张玉娘拿了合过的八字回来,连晚上做梦都在笑呢。
这女婿的脾性以及家世,终是合了她的心意,却是求千万个菩萨也未必能灵的
木梨的小日子过得即充实又很舒坦,每日早饭后,她去了离河的院里,先教离岸几个识字,后又在那院里教小绣娘们新针法,吃过午饭小歇一会儿,她自个儿又跟着系统继续学习医药知识,越到后面总是越难,而且很多临床知识,总要亲眼见过印证后,才晓得是怎么回事,才能根据不同的病情,对症下药。
平静而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
张玉娘将两人的八字合过,得了上吉签之后,又让木久承给远在卫所的离岸去了一封信,告之详情。
古代嫁女,远不如现代自由恋爱结婚来得省事,张玉娘今年最忙的一件事,便是着手张罗着嫁闺女的一应事物。
木梨只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争取到了这么一丢丢小自由,总算是找了个与自己心意相合的男子。
她对此颇为自得,总是认为自己是知足者常乐。
忙忙碌碌中,已至阳春三月,正值花红柳绿的季节,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总喜欢三三两两的拎着小竹篮子出现在河畔,忙着采摘源河县一带独有的“水芹菜”,用来包饺子,又或是直接搁了点剁辣椒炒了吃,又加之这菜吃在嘴里总有一股子清香,青黄不接时,这样的菜最是受本地人的喜欢。
井字田间小路,已经披上了绿意,又间或着又开了那黄白相间,浅粉的小野花,这时田野已一片碧绿,阳光轻洒而下,格外养眼,春风轻扬,掀起层层叠叠的稻浪,碧的那样纯粹而又简单、干净,偶尔,田野里还能瞧见有人,又在忙着拔杂草了,汗水顺着脸颊流淌,抬头收入眼底的,尽是满满的希望。
企盼着,今年能风调雨顺,又能过一个丰足年。
这日,木梨和夏婶去了外头寻了一上午的野芹菜,到也割了一篓子回来,张玉娘连忙张罗着取了大木盆来,又舀了水在里头,再把野芹菜拿干稻草系好,一把把竖着放木盆里,用水养起来,连着几日拿来炒了吃,如同刚割回来的那般鲜嫩可口。
张水牛的身影出现在木家院门口。
木梨眼尖,忙喊了一声二舅,又屁颠屁颠地去屋里搬了把椅子出来,招呼他落座,夏婶已去灶屋里打水洗手,又给烧了茶水,泡了茶给张水牛吃。
张玉娘笑的很开心,伸手指了那堆尚未挑选好的野芹菜,说道:“你来的正好,一会儿挑好了,你带两把回去吃。”
张水牛少不得又多谢了一番。
他是来送泥鳅的,笑着对木梨道:“先前家里翻田,到是跑出来不少,我捉了不少,家里烧了一顿吃,只是泥味太重,你二舅妈让我先给养上一段时日,才让送过来给你吃。”
他说完这话,又问木梨:“我如今瞧着你气色不错,想必身子骨好了许多吧。”
木梨笑答:“谢谢二舅,到是好了许多呢,只是家中烧这个玩意儿,记得要烧熟的。”
张玉娘在一旁答:“我家要么清炖豆腐,要么红烧,又或是去了肚里脏东西,再拿盐腌一腌,做成咸泥鳅吃,搁把葱姜辣子,味儿不错。”
张水牛连连摆手:“金菊怀上这胎后,就见不得饭桌上出现这没鳞的玩意,也不知咋回事。”
“怀了双身子,总有些与以往不同的小习惯,二哥,你可得顺着她点。”张玉娘身为过来人,总希望张水牛能多疼严金菊点。
张水牛嗯了一声,放下手中的茶碗,帮张玉娘挑选野芹菜,又与她说起了猪粪的事。
“我今儿来也是想顺道问一下,家中可还有多余的猪粪,之前运了几牛车丢田里,可不得了了,跟旁边人家的禾苗一对比,我家的绿油油的,禾杆也要粗壮不少,老招人稀罕了,我记得去岁这时,也是要添些稀肥的。”
他这话,是问木梨的。
木梨忙答:“嗯,这会子正是禾苗长个儿的时候,只需施点稀薄人家肥。”
张水牛便说,自己运几车回去,待忙完家里头的那几亩,便过来帮严家兄弟,虽然这边有三个人,但另一个不过是半大的孩子,做事总不及大人们经验丰富。
张玉娘到是满口答应了。
几人说这事时,也没有防着谁。
正好李婶子带着李翠花过这边来煮猪食,张玉娘又叫李婶子也拿了一把回去吃。
李孙氏的弟弟依旧在李家混吃混喝,当初说好的一个月给多点伙食费,也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