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远在云川的朱景明突然打了个喷嚏,他抬头看天,感受到了风雨欲来的前兆。
这几日加急赶路,昨日就抵达云川,比预计的还快了几天。他们习武之人还好,可怜了几个朝廷委派的文人,尤其是韦梅仪根本吃不消,朱景明当机下令,分两批走。
以他们的行程,估计还得个三五日才能到。但也无所谓,朱景明行事,不管官职大小,有人干活就行。
云川府好几个城镇位于金水河下游,前月一直下雨不停,金水河漫堤冲垮了大坝才导致了下游的村民被淹。
据云川知府上报,一共受灾五个镇,有的镇只是一些稻田被毁,有的镇严重点的直接淹死的五十多个村民,有四五个村全被冲毁,村民全成了难民。
朱景明一到云川,第一件事就是收容这些难民。
原先难民太多,只有绥安县和坂里县开城门容纳了这些难民,但无奈僧多粥少,加上难民又饿得狠了,多次出现了打砸斗殴等混乱现象,搞得城内一片混乱。
沈默提议,让那些青壮的难民自己在城外建村,由朝廷出资付工钱,这般那些难民有事做了,也不会再去生事。
朱景明采纳了他的提议,这两日便是让他俩分头跟这两个县令一起去处理这些事宜。
此刻云川知府正战战兢兢地跪在朱景明的面前,已跪了有一柱香时间,朱景明不叫他起身,他连头都不敢抬。
“孤昨日从城外进来,有些村镇一片狼藉,看到那些受难村民困守在城外,饿的饿死,冻的冻死,你身为知府,为何不想些对策处置这些难民?”
云川知府心里头叫屈,但嘴上可不敢说,忙回答:“回殿下,那些难民实在太多,城里也没有多余的房间去容纳他们。本来微臣是想着让镇上没有受灾的人家一户帮一户,可是没有几家愿意……臣无法,这才……”
没处置就是没处置,朱景明没有理会他的狡辩,又问:“那在我等未到之前,你为何不开仓放粮?”
“回殿下话,原先也开仓煮过几次粥,可是领粥的太多了,有些镇民实在狡猾,穿得破破烂烂的也跟着来领粥,最后反倒是受灾的村民领不到。后来臣便命人去城外发米,但无奈太多张嘴,府仓之米也快见底了。”
这云川知府五十岁左右,但头发却已花白,听他说话朱景明差不多就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了。
他有想做些实事的,但魄力不够,磨磨唧唧的才搞得现在一团糟。
朱景明命人将他扶起来,算是暂时放过他了。
“这两日你去统计好难民人数,莫要弄虚作假,尽快报上来。”
“微臣遵令。”
云川知府正要走,朱景明再次叫住他,“等等,今日开设的粥棚可有出现混乱场面?”
“未曾。”
朱景明摆摆手表示知道了,道:“去吧。”
待人去了,朱景明便伏坐于书桌前,开始看沈默与蔡炎坤写的治乱赈灾方案。
沈默的提议他已经采纳了,至于蔡炎坤的……朱景明还在看。
他说,大水之后必有大疫,难民处置很重要,不仅要解决温饱问题,也要解决就医问题。
难民无家可归,乱作一团,生了病也没有大夫愿意去看诊,若不做好极易发展疫情。
他曾在一游僧手中获得一本手稿,里面便详细写了治乱、治水、治疫的方法,并且附上了辟温散药方。
朱景明药方看不懂,他沉吟片刻,随即传唤了城内多个大夫。
“如何?”他问。
几个老头子皆是城内知名大夫,秦王亲传不敢不重视,仔细看了药方探讨后由资格最老的那个回话。
老头子恭恭敬敬回道:“回殿下,这药方写着苍术、半夏、甘草等药确实是治伤寒的药材。”
“哦?那孤若令人大量熬制分与百姓防疫,尔等觉得可行?”
老头子略沉吟,“回殿下,应当可行。”
得知药方没问题,朱景明立马拍板,“好,那明日尔等便进衙门协理此事,务必将此事办妥。尔等须知,百姓之事无小事,切记不可偷工耍滑,若出了纰漏定然一个都走不了。”
几个大夫互看一眼,恭恭敬敬回道:“是,殿下。”
朱景明身为上位者,很多事自然不需亲力亲为,他只要下命令,自然有人去做,多的是人尽心尽力。
他要做的是统筹大局,将事情安排好,若他是个没主意的,看到城外那乱糟糟的惨烈情景,早就六神无主了。虽说城外灾民情况确实严重,确实挺可怜,但他看惯了生死,也没有到吃不下睡不着的地步。
现在正值用人,倒也不是算账的时候,等事了了,该升的升,该贬的贬,他心中有数。
稍微闲了些,朱景明便泡了个热水澡。
他屏退了知府夫人派来伺候他的丫鬟,一个人坐在浴桶面擦洗。
热气弥漫,朱景明的脸分不清喜怒,他执了一个玉坠子放在手心里把玩,不知在想着什么。
方才换衣时,这坠子从衣裳里掉下来,正是崔玉珠送他的那枚。
她随身戴着的贴身之物,现在却在他手上,这种感觉有些奇怪,但又舍不得扔掉。
朱景明脑子里浮现出她柔弱无依地靠在他肩头的样子,泪光点点,娇喘微微,不可谓不动人。
还有后来因躲人躲到假山洞里也是,他那时没有多想,只是单纯怕她被后面的石头硌着了,这才拦着她的腰。可惜她似乎不太领情,那两只手软绵绵地撑在他胸口,偷偷地挣呀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