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如今的世界科技的力量已经在这漫天妖魔狂舞之下变得十分的脆弱,但是俗话说的好:努力总比等死好。新加坡政|府想起之前陷害霍向空的经历,咬咬牙秘密调集了M国偷偷运来的核武器。
新加坡的政府的打算倒也简单,那就是直接使用雷达系统锁定炎黄国军队,然后用小型核武器导弹进行攻击,而促使新加坡做出如此决定的正是关于哪吒的传说,要知道在华夏的各个版本的神话传说之中,哪吒三太子可都是战力排名靠前的家伙,想想西方神话之中的这些狼人、魔法师都能出现,这炎黄国神话传说之中的哪吒出现在现实里有什么好奇怪的。
此次哪吒的先头部队人数不多只有三千,而当杰克查探到哪吒军队的人数的时候则更加轻视哪吒了,要知道目前在新加坡可是有着上万名作战经验丰富的狼人士兵,那些个人类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派三千的先头部队来做先锋。
真实的哪吒其实跟神话传说里面的哪吒差不多,封神之战的时候其实天界就已经基本彻底了,只是表面上说是不管地球,但是事实上因为有许多修真人士还留在地球,因此天界经常会以招揽人才为目的的频繁出入地球。
能够封神这让当时年幼的哪吒非常兴奋,然而随着玉帝在明朝期间强制迁移所有修真人士并消灭95%以上的修真典籍,向哪吒一样出生在地球的神灵都十分不满。
清朝末期,中华大地遭受百年屈辱,西方列强与小小倭寇肆意的欺凌华夏百姓,此消息传至已经搬离地球的天界之后,以哪吒为首前后近百名神灵反下天界,准备返回地球帮助华夏百姓,然而玉帝却对他们进行了强势的围堵,百名神灵仅有哪吒安全逃脱,其余之人大部分都被血腥镇压,从那之后哪吒便游离在诸天之外,不是因为他不想找个地方安顿下来,而是因为根本没有哪个修真位面肯收留他。
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回地球?
一来地球没有适合修真者的资源,二来地球已经没有了修真者的环境,地球之上99%的人类都是普通人,若是玉帝派神兵天将来讨伐,那肯定会跟地球带来灭顶之灾。
妲己的身份与哪吒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妲己因为有许多人修真大能者对她垂帘不已,所以玉帝反而不敢光明正大的抓她了,即便如此,妲己对诸天修真位面来说也是个烫手的山芋,你说收留她吧,又怕得罪那个新晋崛起的修真位面势力,若是不收留吧,这么漂亮勾魂的美人,这拒绝也是一种折磨啊。
兽族降临期间,诸葛亮全权掌控战争大局,炎黄国政府负责全力协助诸葛亮,而妲己则在霍灵阳的帮助下穿梭在诸天位面之中寻找外援。
老实说若按照妲己自己的想法,她真的不想去找哪吒,一来哪吒在封神之战上是自己的敌人,二来如果收留了哪吒,这玉帝那边肯定是得不得半点帮助,相反说不定对方还会兴兵讨伐。
然而思来想去,哪吒身上的名气也是个助力,若是能够顶住来自玉帝的压力将哪吒收下,那么这对于游离在诸天位面的地球修真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以重开神道的霍向空来说,也是个积极利好的消息,而且这个效果还是长期的。
今天这一战是哪吒的首战,虽然哪吒自负一人也能自由进出新加坡,但是行军打战讲究的是大局为重不能什么都按照自己的性子来干,这点在诸天游荡许久的哪吒最有体会。
此次哪吒之所以才带三千人是因为他们此行的目的根本不是与新加坡的狼人正面交锋,按照诸葛亮的想法,此次最好是能够不战而收复新加坡,哪吒此次最大的目的就是抓住狼人族的首领杰克。
为了激怒杰克,哪吒在网络上扬言:那什么狗屁狼人族长若是与我交手,必定撑不过三招。
由于哪吒在炎黄国传说中的名气,因此炎黄国网络上甚至开出了盘口,而赔率更是让杰克快气爆了,如果哪吒赢,赔率是1:1.5,如果杰克赢赔率是1:100。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赔率这玩意是根据用户买多买少弹性浮动的,赔率差距如此之大这说明绝大多数的网民都觉得哪吒说的是对的。
狼人族的战士是兽人族最勇猛的,但同样狼人族也同样有兽人族的特性,那就是在特定状态下比人类要容易生气,诸葛亮正是了解了这个特性,所以建议哪吒采取激将法,再加上哪吒只带了三千人,狼人族的首领杰克必定会轻敌。
事实上也的确如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因为哪吒只有三千人,杰克觉得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没用的,因此杰克在查情况哪吒的踪迹后,便火急火燎的找他PK去了。
新加坡总|理郁闷了,他没想到这个看似有大报复的狼人首领居然如此轻易的中了对方的激将法,而偏偏自己还不敢说。
“看来真的有必要动用核武器了。”
然而就在新加坡总|理准备下令相关人员准备的时候,一个亲信急急忙忙跑来禀报道:“总|理,不好了,杰克刚刚离开,新加坡城区就失去了通信,电视、网络以及相关军事通信全部失去了信号。”
“快带我去看看核武器系统。”新加坡总|理火急火燎的说道,其他的出事了没事,若是这核武器系统出错了,那自己最后的依仗可就没了。
“你恐怕走不了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伙身穿新加坡军装的武装人员走了进来,说话的人是新加坡的一位将军,因为这段时间表现不俗最近刚刚被提拔为陆军司令。
见新加坡总理那愣愣的表情,那位将军有些好笑的说道:“怎么,这都看不明白?我率部起/义了,而你跟当初参与陷害霍向空的政府要员就是我的投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