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泰的话比千军万马还要厉害,这个禁军头目已经被吓得说不出话来。特别是后面几句话,每一个字都像一块大石头一样压下来。叛国者是死罪,要全家一起抄斩,世世代代被朝廷追杀到底的。想当皇帝更是要命的,就是造反了,不但要诛灭九族,而且要记录史册,留下万世的骂名。这两个选择,就算是傻子也都不要做。
秦泰见吓唬住了头目,就对他身后的禁军说道:“你们是什么人?是保卫皇家的禁军吗?是皇上的近卫军吗?你们也听见了,你们的长官,不,应该说是前长官的话了。他说本官是犯官,而且是要马上死的犯官。那么他不是叛国者就是相当皇帝的大逆之人。你们是不是同谋?想一起做叛国者或者造反者?不想的话,还不快替皇上拿下这个罪人?按大明律,包庇或者纵容罪犯者,视为本案同谋,属于从犯。要和这个罪犯一起被杀头的,是要被牵累着害全家的。”
禁军傻眼了,不是要抓秦泰他们两个吗?怎么变成他们要帮秦泰抓自己的长官了?
禁军头目大急,说道:“大家不要听这个人妖言惑众。你们也听见了,是小孟公公让这么干的。不是我自己擅自做主的。我不是叛国者或者大逆之人。兄弟们,上。把他们抓去孟公公那里领赏去。”
秦泰看见禁军又动了,就又说道:“你们想清楚了吗?所谓的小孟公公是奉了孟公公的命令这么做的吗?还是小孟公公自己的意思?再说了小孟公公给了你们书面的命令吗?到时候不要说小孟公公不承认,就算承认了有证据吗?再说一次,本官是朝廷的官员,不是内宫中人,孟公公就算是********也不能定本官的罪。要是他敢的话,他就是叛国者或者是大逆之人。你们就是从犯,就是罪犯的同谋。你们以前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本官已经说了。在和这些人混在一起,干出这种事情的话,就是明知故犯。不但罪加一等而且要株连家人,甚至于全族的人。你们要想清楚,做还是不做?机会只有这么一次而已,错过了什么都晚了。”
展小小看见禁军有点犹豫了,就说道:“你们是什么人?是禁军,不是太监的奴才。没有皇上的命令,没有军令,你们为什么要怕这些太监。他们凭什么指挥你们?这本身就是一种僭越,一种犯了死罪的行为。我虽然不是大明军人,但是我也是武者。我们是来报效国家的,不是来给阉人当奴才的。我不但是这位大人的的夫人,更是他的助手。我之所以愿意跟随大人,就是因为能给天下老百姓做事。我家大人的名字大家可能听说过,他就是秦泰。我叫展小小,是大人的保镖。曾经上过战场,杀过几个倭寇。”
禁军听了展小小的话之后,几乎所有人收起了武器。就连禁军头目也把军刀插回了刀鞘里。可见展小小的话已经令这群将士想通了,相信了秦泰夫妻两个。
一个禁军出来,用闽南话说道:“原来是秦泰大人和展小小女侠。早说了不就没有事了。我叫林聪,我的家在福建,现在家人住在泉州。是您们救了我的家人,是我们的再生父母。自从您离开后,我们的家人都写信给我们,所有当兵的,当官的,还有经商的,四处打听您的下落。家里人发话了,您和您的家人是我们永远的大恩人。您的事情就是我们全福建老百姓的事情,不但要尽力帮您,而且要保护您。”
秦泰第一次知道福建的乡亲们做出了这么一个决定,这等于在宣布大家全力支持和拥护秦泰,逼着朝廷和大家不敢对秦泰一行人动手。
这个禁军士兵林聪回头对自己人说道:“韩璐,你也是福建的,你不是也收到了这样的家书吗?唐初,你虽然不是福建人,但是你的老婆是福建人对不对?我们能向自己的恩人动手吗?能看着恩人去送死吗?小五,老丁,我们是生死兄弟,秦泰大人是我的恩人,是我们全福建的大恩人,也是大明的忠臣,你们怎么做?”
这时候头目说道:“好了,不要说了。秦泰大人,你们走吧。我虽然不是福建人,但是我的父母死在了倭寇手里,我的家毁在了倭寇手里。就凭你和你夫人做的事情,我也要就你们一回。我和我的手下保护你们出去。林聪,带上韩璐几个陪大人出去。我和其他人留下拖延孟公公的人。只要出了宫,秦泰大人就推说什么也不知道好了。我们会把所有的知情人都干掉,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
秦泰摇了摇头说道:“不能这么做。本官进来的时候不但签了字,而且留下了证据。这些东西现在应该已经在对方的手里了,我是赖不掉的。不过大家可以放心,本官我不会有任何事情。而且本官我要好好整顿一下内宫,让这些嚣张的太监听话一点。”
禁军不相信,就连展小小也有点担心。但是秦泰很有把握的样子,令大家放心。
秦泰说道:“队长,你知道这里有供奉历代先皇的地方吗?灵位也好,画像也好。不但要快,而且要马上去。”
队长懂秦泰的意思,大家一起去了一个地方。这时候展小小暗中对林聪说了几句话,林聪一个人离开了大家。不久之后,正当大家赶到一个不太大的宫殿不久的时候,林聪抱着一些东西也到了。原来他把展小小的软剑拿了回来,这也是展小小吩咐的。这把软剑在手,展小小就什么人也不怕了。就算有大内高手来了,展小小也能对付一两个高手。
秦泰和展小小走进了这座大殿,禁军不敢进去。因为里面供奉着历代先皇的画像和灵位,是嘉靖皇帝初一十五拜祖先的地方。不过嘉靖皇帝并不太热心,因为他信道学,修炼长生不老之术。对于供养先祖的事情,一般来说很马虎,不是不来就是让太监代劳。外面的人更是说嘉靖皇帝不愿意拜两位先帝,所以才不去拜祖先的。
知道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的皇帝一个个都很有问题。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明当过和尚和乞丐,但是不让大家说这件事情。一度洪武帝朱元璋很忌讳和尚和乞丐的事情和有关的事情,为此引起了一次**,害了不少读书人。朱元璋明明长得很难看,但是不允许画师丑化他,画出了一幅并不像他自己的标准画给世人看。
因为朱元璋的长子也就是太子朱标早故,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多次犹豫,最后朱元璋决定让自己的长孙朱允炆当下一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是不够好,也不是一个昏君,但是他有两个弊端。第一,他有一群既有野心又有实力的叔叔,对自己的皇位虎视眈眈。第二,他过分的相信和依赖身边的文人。文人做事有时候容易冲动和激进,空有一肚子的主意和想法,却不知道配合实际情况处理。他们不断地怂恿建文帝朱允炆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不但逼反了这些本来就不安分的藩王们,而且给了建文帝朱允炆错误的分析。由于轻视对方的实力,过分高估自己的力量,导致燕王朱棣带着大军攻占了当时的都城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只好远走天涯,成为了一个落难皇帝。
燕王朱棣夺下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自称为明成祖永乐大帝。对于朱棣的评论很多,有人说他残暴不仁,有人说他六亲不认,也有人说他是一代令主,只有这样才能继承朱元璋的事业。但是明成祖朱棣也干了不少的好事,首先他派郑和下西洋,虽然是秘密寻找和处死朱允炆的,但是也开辟了大名的航海和海外经商业。第二,明成祖朱棣整顿内宫,定下了不少影响后人的决定,把一些后患扼杀在萌芽状态。第三,他确定了后代帝王的皇权集中制,免得藩王势力过大,影响中央政府和皇帝的决定。第四,迁都北京,建立了一个宏伟的皇城,稳定了北方的局势。第五,修订《永乐大典》,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重要书籍。
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为人谦厚仁孝,又是一个广开言路的好皇帝。虽然只当了一年的皇帝,但是作用不小。他不但缓和了文武官员之间的矛盾,并将多年的战乱引起的损失几乎全部弥补过来。但是文人有了出路,武将愿意安心戍边,大有太平天下的景象。只可惜这个仁宗朱高炽身体不好,当了近二十年的太子,虽然可以顺利接受政务,但是没有好的身体。外界传说朱高炽爱吃甜食,早就有了消渴症这种慢性病。明成祖朱棣在的时候,经常为了饮食的事情斥责这个儿子。可是朱棣死后,就没有人能够约束朱高炽的饮食,不到一年时间就病情加重不治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