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确乎是一天天冷了起来,雪也渐渐下得深了。这是一个忧郁的季节,仿佛许多人的心情。
荆阳郡的郡城中挤满了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州府,操着不同的方言,如同牛马一般,苟活在荆阳城这座暗无天日的牢笼中。
因为天寒,不时会有人在夜里冻死。这些冻死的人,他们的尸体会在隔天被运出城去,扔到荒郊野岭喂野兽。
荆阳城已被西贼占据了。由于天气寒冷,贼人们没有继续流窜,而是选择窝在城里过冬。
西贼从益州一路打到楚州,裹协的人口已经超过三十万。其中能战的丁口不下十万,剩下的多是充当苦力的青壮和女眷。
西贼们如蝗虫过境般席卷各地,搜刮的钱粮不可计量,按道理应该足够这些人生存。不过,因为西贼首领生性吝啬,所以西贼之中,除了战兵以外,其他人基本上吃不饱也穿不暖。
西贼首领姓孙名富,字光宗。
孙富是益州南山郡人,出身佃户,祖上世代替人种田。到了他这代,由于年成不好,交不上租子,田地被地主收走了,一家人就此断了生路。无田可种的孙富一狠心,抛下了妻儿老小,只身到郡城闯荡。
初进郡城的孙富,人生地不熟,非但没有找到挣钱的行当,反而稀里糊涂地加入了一个烧香拜神的名叫升天教的地下教会。
孙富无处容身,索性便在升天教中混日子。因为他头脑灵活,相貌英武,很受教众喜欢,没过多久,竟得到教主的青眼,将他收为亲传弟子。
那教主年近六十,没有子嗣,孙富又极讨他喜欢,他便将孙富当成亲儿子一般培养。
教主虽是个神棍,但确实有些本事。孙富在他手下,不但学到了一身武艺,还学会了读书认字,以及如何装神弄鬼,忽悠教徒。
又过了数年,那老教主呜呼了,临终前留下遗言,让孙富继承自己的衣钵,做升天教新任教主。彼时的孙富方三十出头。
再之后,经过孙富的努力,升天教愈发壮大,一时间南山郡各县都有升天教的坛口道场,教徒发展到了十几万。
升天教的壮大让南山郡官府感到了不妙。随即,升天教遭到了残酷打击,无数教众或被捕或被杀。
孙富不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好不容易开创的局面被人硬生生地毁灭,一不做二不休,他干脆扯起反旗,发动叛乱。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匆匆起事的教众们,竟然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南山城,随即一发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十天内陆续攻下了南山郡的其他七县。
不过接二连三的胜利并没有让孙富膨胀,他虽然造了朝廷的反,骨子里还是摆脱不了对朝廷的畏惧。
因为害怕朝廷派大军来剿,孙富没有固守所占城池,而是裹协着百姓,且行且战,从益州一路打到楚州。
一路打来,所遇官兵的种种表现,让孙富越来越怀疑,自己还要不要继续流窜。如此不堪一击的官府,自己究竟怕它什么?
所以入冬以后,孙富终于决定在荆阳城歇一歇,或者,就从荆阳郡开始,慢慢蚕食这大夏的江山。
…
入夜,荆阳城内,一所富丽堂皇的宅院灯火通明。
一个约摸十七岁的少年,高近七尺,身形挺拔,生得剑眉星目,英武不凡。他头顶束发冠,一身宽袍,仿佛富家子弟,此刻正端坐在一张檀木桌前,安静地听先生讲经。
少年名叫孙循。光从外表上,任谁也看不出,他竟是反贼孙富的儿子。
给孙循讲课的先生有三位。一位是益州南山郡人,姓苏名赋,年约五十。
苏赋本是南山郡郡守的首席幕僚,郡城被攻破后,因为全家都落到孙富手中,他只得屈身事贼。
说起来,他不但是孙循的老师,更是孙富的军师。每当孙富遇到无法决断的事,都会虚心地向他请教。因为自己的命运已同反贼连为一体,为了自保,苏赋不得不竭力为孙富出谋划策。
另一位先生叫黄素,年约而立,原是益州一个落第秀才。
此人与苏赋不同,他是第一个主动来投孙富的读书人。他投孙富的理由很简单,就是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才华而得不到施展,想跟着反贼们做出一番名堂,留名青史。
孙富不太信任黄素。他总觉得,一个读书人放着太平日子不过,却来投靠自己,这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但孙富也不好冷落黄素,于是安排他做自己长子的先生。
最后一位先生是楚州高阳郡人,几个月前才被孙富裹协到手下。
远在陵县的韩家兄弟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的父亲还活着,如今正在给杀妻仇人的儿子当先生。
经历了种种变故的韩桐,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他两眼无神,如同行尸走肉。
西贼杀进烂桃村的当日,平时庄重威严的韩桐竟被吓得六神无主,毫无反抗地便被抓走。
贼人们见他软弱无能,知他是个读书人,于是将他送到苏赋手里。苏赋知晓他的经历后,不禁可怜他,便向孙富推荐,让他留在孙循身边做先生。
妻子死了,两个儿子生死不知。现在的韩桐可谓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他不止一次地想过自杀,可是每次都没有足够的勇气。他怕死,所以选择了苟活。
…
孙循是个非常聪明的少年。对此,教他的三个先生深有感受。
经史子集、兵法韬略,甚至诗词歌赋,几乎没有孙循学不进的东西。孙循不但学得快,而且记忆力极强,夸张一点说,他有过目不忘之能。
最令先生们惊奇的是孙循的态度。他是真心将三个先生当做老师看待,故而一直礼节得体,谦虚受教,从不摆架子。
孙循的童年其实十分不幸,两岁的时候,父亲孙富抛下他和母亲,只身进城闯荡。为了活下去,母亲只能带着他改嫁给邻村一个屠户。
孙循稍大后便跟着继父学杀猪,动辄被打得遍体鳞伤。那是他整个童年中最悲惨的经历。
那时的孙循,最羡慕的便是到私塾念书的地主家的儿子。
每次和继父到镇子里卖肉,孙循都会偷偷跑到私塾底下听先生讲课,也许是天赋异禀,他竟然在这种情况下学会了读书写字。
后来,孙富在城中混出名堂了,派人将他母子二人接走,孙循才终于摆脱了猪狗不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