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74章熊熊火焰
后头有许多学子大声答道:“舍身取义!”
他们多数都还很年轻,是国子监这两年在雷州新招收的学子。也可以说,是宋朝的预备官员。
他们或许因为寒窗苦读而疏于锻炼,手无缚鸡之力,但此时却是个个义愤填膺,脸上充斥视死如归之色。
这些读书人到底和寻常百姓还是有些不同的。虽然未必敢真正和元军厮杀,但总不至于惶惶出城。
呐喊声在街道上穿过。
这多少将许多城内百姓的血性激发出来。
他们想到这些年来宋朝廷在雷州的作为,想到他们在雷州这几年过的日子是多么安稳。
“他娘的,老子不跑了!”
有正向着城外跑去的百姓好似突然顿悟般,又带着家小折身往家里跑去。
还有弄不清情况,却是血性勃发的百姓更是操着锄头、菜刀冲出来,“跟元贼拼了!”
有时候,人性的力量真的难以估量。
这就如两军厮杀,若是众志成城,或许战至最后一人,也仍会死战不退。而若是军心涣散,大概有人选择逃跑以后,便很快会兵败如山倒。
国子监千余学子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他们此时的豪情是无比壮阔的,感染无数军民。
他们的嘶吼声,好似将一个个原本茫然的百姓都唤醒了。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出城,重新跑回到家里,然后端着水盆便跑到失火的地方去帮忙救火。
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元朝绿林营的高手登时有些无所遁形起来。
他们往往跑到哪里,被人瞧见,便立刻会被人蜂拥而上。
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虽然有不少百姓死在他们手下,但这些高手中,也愣是有人被百姓们活活打死。
城内原本蔓延开去的大火,有逐渐被控制住的趋势。
这大火,焚烧着海康县城内的民宅,但好似,也将百姓们心中的血性点燃起来。
百姓们心中因为平淡生活而逐渐被淡忘的,对元贼的怨怒,再度涌上他们的心头。
虽然仍旧有人惶惶出城而去,但那,只是极少数。
越来越多的百姓持着菜刀、锄头、扁担等跑上街头,甚至有许多人涌到了城门口去。
张珏见到这幕,热泪盈眶。
他好似再度回到重庆府被围的那段时间,在那里,百姓们同样是如此,众志成城地顽强抵抗元军。
苏刘义也是怔住。
他恍惚间明白皇上为何对百姓那般看重了。
原来,这就是百姓的力量。
或许很多贵族也有这样的血性,但相对于广大百姓们来说,贵族们的力量此刻无疑显得很是微弱。
若是天下百姓尽皆如此,何愁国不能复?
张珏让苏刘义布置军卒,跑到百姓们前面,苦口婆心劝着他们回去。
打仗,是军人的事。在海康县未全破之前,他绝不愿看到这些百姓死在元军屠刀之下。
此时他心中只想着,纵是身死,也要守住这海康县城。
城外,夜空中。
任伟率着飞天军这时已经接近元军军营上空。
而此时,在他们下头,官道上,却是可以看到元军火把绵延,正有大军向着海康县而去。
元军不出意料的还有后手。
任伟不知道张弘范、李恒两人有没有离开军营,迟疑过后,还是决定先牵制住这些元军再说。
他不清楚现在县城内已是什么局面,苏刘义、张珏两位副军机令有没有将情况稳定下来。若是城内还如他出城时那样纷乱,那这数万元军,极可能对海康县造成灭顶之灾。
这样的情况,显然还是为张珏、苏刘义争取时间更为重要。
就这样,在无数元军士卒的提心吊胆中,任伟率着飞天军还是飞到了他们的头上。
颗颗轰天雷往下落去。
在这样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轰天雷显然更为难以防备。谁也看不到轰天雷到底要落在哪里。
官道上炸起许多火光。
元军原本绵延的火把登时显得有些慌乱起来。
而张弘范、李恒两人,现在俨然就在这大军前头。两人俱是身披甲胄,满脸肃然。
只是,李恒那肥胖的身躯罩着甲胄,怎么看都有几分喜感。
他座下战马哼哧哼哧喘着粗气,也算是倒了血霉了。
见到宋军飞天军往他们军伍中扔雷,两人都是面色难看,却也只得大喊:“继续进军!继续进军!”
两人竭力想要压制住军中的慌乱。
传令兵还有将领们将他们的命令声声传达下去。
这的确让军心稍稳,扛过最初的慌乱。但是,元军士卒却仍旧免不得被轰天雷轰炸的份。
热气球在这个年代可以算是BUG了。
若是宋朝能有数万热气球,莫说打败元朝,收复国土,怕是统治全世界都不在话下。
只可惜,以这个年代的工艺,制热气球的速度实在太慢。这让得飞天军在短时间内无法成大气候。
只不多时,官道上已是倒下不少元军尸首。
飞天军所携带的数千颗轰天雷在短短的时间内全部抛到下面,场面可谓震撼。
当任伟率着飞天军折返海康时,张弘范、李恒两人军中折损的将士怕是已经有两万之多。
但两人还是率军军队继续往海康而去。
因为即便是大军损失惨重,他们相较于城内宋军兵力,仍是占据着极大优势。
只要能破海康县城,那这些阵亡的将士,就可以说是死得其所。而他们,对忽必烈也能有个交代。
如此仅仅过去十余分钟时间,元军铁骑便已杀到海康县城外。步卒距离海康县城也不过仅仅剩下数里。
任伟回到海康县城还没有来得及再率着飞天军上天,城外元军就已是向海康县城发起冲击。
两万余铁骑如潮水般,很快杀到城墙外。
而城头上宋军的防守,还并未完全铺展开来。火力没能全部倾泻下去。
投炮车对冲锋速度极快的元军铁骑打击亦是有限。
有宋军士卒往城下不断倾倒火油,再度让得城下火光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