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府的书房中,夏言一边悠闲地呷着茶,一边问道:“这么说,严分宜的那两条奏议,你子实兄都同意了?”
“人家严分宜是首辅,自己不想要权,我这个次辅还能怎么说?”李‘春’芳没好气地说:“要知道,肃卿此举可不单是把严分宜那个老贼放在火上烤,更是把我们内阁辅弼之臣都放在火上烤啊!”
听出李‘春’芳话语之中有按抑不住的抱怨,夏言笑道:“子实兄,你也莫要再怪肃卿将你内阁诸臣置于众矢之的,他虽待罪官场时日尚浅,却也深知***仕途艰难,之所以支持那个海瑞上疏朝廷,提出抑制内宦加重内阁事权之议,全是出于一片公心。”
“我自是知道肃卿出于一片公心,只是年轻人做事终归考虑不周,竟让严分宜那个老贼拣了偌大一个便宜。再者说来,这么大的事情,他也不先来打个招呼,让你我如此措手不及,却不该是‘门’生应有的尊师之道啊!”
夏言当年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京城各部院司寺,如今虽赋闲在家,朝廷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也瞒不过他,自然也知道海瑞上呈奏疏事前征求过高拱的意见,因而对高拱未曾先来请示自己也略有不满,但他自有宰辅的气度,不会与自己的得意‘门’生计较太多,便说:“肃卿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老朽身份已不同往日,此事非同小可,心里有话不说是为不忠,说多了却要讨人嫌,更会给人以妄言干政的口实;而你亦因莱州之事受到牵连,事先不知道也比知道的好,你切莫误解了肃卿的一番好意。”
夏言一向偏袒高拱,李‘春’芳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想起白天内阁里发生的事,仍是心意难平,又愤愤然说道:“可笑严分宜那个老贼矫情虚伪,还要三辞三让,更玩出个封驳的把戏。他是那种以正道事君、敢言直谏之人吗?真真可笑之至!”
夏言微微一笑:“身为阁揆,若不做足这个戏份,岂不招致朝野上下恋栈贪权之非议,更遭皇上猜忌有夺权自用之心?严分宜此举可谓深悟阁揆处身之道啊!”
李‘春’芳今日专程前来拜谒夏言,是想求夏言指点应对之策,不愿意在这种细枝末节上多费口舌,便直截了当地问:“听你公谨兄言下之意,也是赞同肃卿之议了?”
夏言仍不正面回答,问道:“我大明立国近两百年,权阉巨宦出了不少,如英宗正统年间的王振、天顺年间的曹吉祥,宪宗成化年间的汪直,武宗正德年间的刘瑾等人,依子实兄之见,这些人可恨否?”
李‘春’芳毫不犹豫地说:“那等权阉巨宦祸国‘乱’政,其滔天大罪罄竹难书,朝野上下正人君子无不愤慨,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东厂可怕否?”
两人既是同年,又是几十年的政友,李‘春’芳怎能不明白夏言为何会拿这种路人皆知的问题来考问自己?叹了口气说:“公谨兄,我不是说肃卿和那个海瑞所言之事不对,只是这种事不是他们这样年轻位卑之人所能论的。适才在兵部,曾铣等人便持此议。以曾铣对肃卿的赏识,尚且这么想,推及京城各部院司寺职官司员,又会做何之想?”
夏言摇摇头:“子实兄此言差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大明王朝的职官无论年方几何、官居几品,都该以正道事君、直言极谏。”
“公谨兄真这么看?”
“你我相‘交’几十年,我何曾打过一句诳语?”夏言正‘色’说道:“阉奴为祸家国社稷由来已久,东厂***朝臣士林更远非一日,许多朝臣都畏惧其势而缄口不言,甚或内阁辅臣、六部九卿及科道言官亦多有屈膝投靠、卖身求荣者,以致阉寺之祸日甚一日。诚然,朝臣士子昌明理学心学,以圣贤之道陶冶节‘操’、磨砺人心,使我大明朝野上下始终有一股浩然正气在,无论权阉巨宦权势是何等的熏天、气焰是何等的嚣张,总有不少正人君子以力挽狂澜于既倒为己任,愤然而起,上疏谏争,以求拨‘乱’反正,正本清源,虽身受酷刑仍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碧血丹心可昭日月,正气傲骨留香青史,终使王振、刘瑾之流或遭天谴而死于非命,或伏身受国法之诛。然则国朝既有这样的浩然正气,更有许多鲠骨直臣,何以仍会有权阉巨宦层出不穷?王振之后有曹吉祥,曹吉祥之后有汪直,汪直之后更出了刘瑾等八虎诸阉,扰‘乱’纲常,把朝廷搞的乌烟瘴气?”
夏言问过之后,略一停顿,似乎想让李‘春’芳品味一下自己的问题,然后接着说道:“一言以蔽之,制度使然!阉寺专权擅政之祸,史不绝书。我朝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看到前朝这一弊政,便明宣诏令,凡内宦敢于干政者,处以剥皮之极刑,法度不可谓不严。可是,自成祖文皇帝创立东厂并信用内宦、委以权力而始,历代先帝无不宠信阉寺内官,置内阁、五府、六部形同虚设;授权柄于宦官,以家奴治天下,太祖高皇帝这条律令虽仍高悬于庙堂之上,却成了一纸公文。皆因司礼监有批红之权,可代帝撰拟诏谕、批阅章奏,遂使阉寺这等刑余之人竟能堂而皇之地干预政事,更令人扼腕慨叹的是,此种亘古未闻之事竟因袭下来,成为国朝理所当然的制度。而以往那些上疏参阉党的大臣,囿于祖制,虽然抨击阉党不遗余力,却始终心存为尊者讳的顾虑,只论家奴不论君上,更不敢直言祖制大弊,才使得阉党能够藏身大弊之后,依附皇权、‘蒙’蔽君父,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人主失察,仍会死灰复燃,继续淆‘乱’朝纲、为祸家邦。”
说着说着,夏言‘激’动地站了起来,声调也提高了:“以孝宗弘治皇帝之贤明,仍宠信靠讲佛法幸进的阉寺李广;以当今圣上之睿智,亦不免有阉奴虐打朝廷命官之事,若日后我大明出一位如武宗正德先帝那样的玩乐天子,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将政事都委于阉奴,势必还会如当年刘瑾一样,部院司寺的题本、封疆大吏的奏折,‘门’人清客可以代为批答;厚颜无耻的小人、贪得无厌的墨吏,可以随意封官鬻爵,将国家律法、朝廷名器践踏无余。是故大弊不革,就算死了一个王振还会再出一个王振,诛了一个刘瑾还会再出一个刘瑾!我大明何以江山永固、皇图昌盛?”
李‘春’芳叹道:“公谨兄,你所论的这些可都是君道,君道可不是我们这些臣子所能论的……”
夏言一哂:“君为臣纲,君道不正,臣道何以能正?君臣合道,上下一心,朝政自然就能清明,国势自然就能强盛。反之,则会政事糜烂,纲法名器不具,国家衰败覆亡也就时日无多了!”
见夏言如此慷慨‘激’昂,李‘春’芳仿佛又看到了当日那位位列朝堂、指点江山的内阁首辅,不由得摇头笑道:“公谨兄,你是真这么想,还是在和我打哈哈?”
夏言一愣:“打哈哈?什么打哈哈?”
“那个海瑞呈上那道《请抑内官重阁责疏》,朝野上下皆以为是贵‘门’生高拱所指使。对于抑内官、裁东厂之议,朝野士林无不拍手称快,谁也不会公开上疏反对;而重阁责之议,可就难说了。”李‘春’芳低声说:“严分宜那个老贼尚且那样诚惶诚恐,玩那样畏惧退避的把戏,若换做是你公谨兄,就更成为众矢之的,日后何以能重入内阁、执掌权枢?”
李‘春’芳所言并非杞人忧天,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之制,集相权于皇权已近两百年,君父亲‘操’权柄、乾纲独断已成为天下人的共识,更被朝臣士子视为理所当然,无论是内阁拟票,还是司礼监批红,说穿了都只不过是代替皇帝行使皇权而已。因此,无论是权阉***,还是权相柄国,都不能见容于朝野清议,势必要招致一帮恪守国朝礼法、祖宗规制的清流官员的抵制和抨击。比如嘉靖初年,内阁首辅杨廷和有拥戴当今圣上以外藩入继大统的大功,成为说一不二的顾命大臣,尽管他一心效法古之圣贤,任法不任智,任公不任‘私’,废寝忘食,一心为公,却还是遭到了那帮理学之士的‘交’章***,更何况夏言当初就因过于刚直且自负骄横,受到了朝野上下颇多非议,若是日后复出,难免会遭人诟病,认为他早就图谋专权擅政了。
夏言闻言却哑然失笑:“我如今已是年过六十的人了,游宦三十多年,历经正德、嘉靖两朝,见过了多少朝廷变故,胜残去杀的人事代谢看也早就看腻了。别的不说,在我之前,我朝就出了杨廷和、蒋冕、‘毛’纪、费宏、杨一淸、张璁、翟銮、方献夫、李时、顾鼎臣十位首辅,长则数年,短则旬月,除了嘉靖十七年卒于任上的李时之外,皆遭罢黜,郁郁而亡,可有能善终者吗?如今皇上许我以内阁大学士职衔退阁休养,已是天恩浩‘荡’,岂敢再做出世之想?过些时日,我便要拜疏求去,辞阙归里了。”
李‘春’芳笑道:“严分宜那个老贼这么说,如今你公谨兄也这么说,还是畏惧人言啊!”
“生逢盛世,得遇明君,做一乡村野老,优游林下,有泉石天籁伴桑榆晚景,又何乐而不为?何况,”夏言将目光透过窗棂,投向了悠远的碧空,感慨地说:“皇上圣明,睿智天纵,顺应臣心民瘼,革除内宦干政之大弊,此乃我大明家国社稷之幸、百官万民之福!与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比,与我大明之天下苍生相比,我个人之进退出处,孰与轻重?”
李‘春’芳愣了半晌,起身向夏言深深地做了一个长揖:“至公无‘私’,国朝无出夏公谨之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