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猫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叶黄金 > 第九十三章 用心识香道

第九十三章 用心识香道(1 / 1)

青莲镇始建于明朝,古时南通夷陵,北达襄阳,东至县城,西望川东,以交易垭丝、绸缎、农产品为主。明清时期,街面上有中药铺、茶馆、布庄、杂货铺等百余家,商埠十分繁华。

镇上的古民居群南起嫘祖牌坊,北达古石桥头,长260米,分布于古街两旁。其结构皆以二进三进格局为主,前店后作坊,适合做生意。民居多为青砖或土砖砌墙,布瓦盖顶,屋檐有石雕木刻装饰。门槛、门柱、墙角、台阶、柜台等均为石料穿凿,部分扇、窗有木质镂空雕花,以人物、花木、飞禽走兽型饰为主。老街面宽约3-5米,均由青石板铺就,且独具特色。

“青莲人有派头,羊半头来狗半头;青莲人不讲狠,一脚能踏十三省”。在青莲镇,这“省”和“笋”读音相似,如今农天一走在近三百米长的化石古街,脚下的“石笋”和“宝塔石”,依旧可以让人触到远古的脉搏,勾起历史的记忆。古老的青石板,形态各异的雕花,斑驳的门窗,错落的屋檐,有说不完的故事;石板街上窸窣的脚步声,深巷里的叫卖声,是流传不尽的古风遗韵。

每年农历3月15日,为嫘祖庙会节,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上,民间艺人奏呜音,吹唢呐,身着青色碎花丝绸上衣、头裹白巾的村妇向嫘祖供奉祭品,焚香,恭颂祭文。南来北往的商家纷纷聚集于此,进行商业交易。古老的民居群也焕发出悠远的茶香。

茶,

香叶,

嫩芽,

慕诗客,

爱僧家。

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

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

将至醉后岂堪夸。

这首唐朝元稹的“宝塔诗”——《茶》,是农天一喜欢的茶诗之一。

伴随着氤氲茶香,茶,也就成为农天一所钟爱和坚守的事业,并且饱含了深深的一脉相承的家族茶叶情结。

泡茶的器具多是一些陶的、瓷的、玻璃制品,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就像平时看到幼嫩的婴儿一样,看到这些东西,心灵就会变柔软,就会在举手起落间,变稳、变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得住,控得了。泡好茶,需要从容淡定的心态,而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修炼和提升。换句话说,习茶能润人文。

有一次,农天一对友人说:“你可能不知道,在茶叶加工的过程中,需要经历300多度的高温,而这一片薄薄的树叶,通过如此的锻造和煎熬,却浴火重生,散发出让人健康、愉悦的滋味和幽香。”

初秋午后,大雨倾盆,握一杯清茶,坐在茶楼或茶室。赏茶艺济济彬彬,听故事道古今,转动的思绪随着升腾的茶雾,云绕升腾、起起伏伏……

高山云雾出好茶,荆山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区域,农天一创建楚茶锦舍,独创“高水温、多投茶、不洗茶、快出汤”的冲泡制作法,以一杯茶水分离的荆山茶,通过定量、定温、定时来保证茶汤质量,就是希望改变茶友对茶楼的认知,培养他们“每天一杯茶”的好习惯。

茶香之美,美在气韵。

古人说,好茶妙在其味,最重其“香”。唐宋之时,古人制茶为了增加香味,大都喜好在茶叶中掺入香料。《大观茶论》中也有“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但古人更重视的还是茶的自然香味,也就是“真香”。茶叶又称作香茗,天赋的各种芳香物集中于叶中,就成了香气;经现代科学分析,茶叶中已发现的香气成分有二三百种,不同的香型是香气物质的组成所不同而已。若是按茶叶的香气型可分为毫香型、嫩香型、花香型、果香型、清香型、等等;倘是将茶叶冲泡后就会有淡香、奇香、异香、天香、醇香、芳香、馨香等等……可以说是妙不可言。

农天一在识香气上有自己的看法:茶的产地不一样,加工制作不一样,所禀香气也不一样,所以品辨茶香,不仅仅是一件极具美感的清事,也是一件极具快感的雅事。当然,也是须鉴、须品、须充分发挥审美联想后才能感知其香、其美。

其母说,这种茶味之香,香得嫩、香得甜、香得纯、香得润、香得真……

如果不是用心去品尝、联想,何以能找到这种香气美感;倘若以此感觉品茶,其茶香之美无疑可增十倍百倍矣。

明人袁宏道对茶的香气也作出了精妙的品辨鉴赏,他认为,茶中有草气、豆气、花气和金石气;而草气逊于豆气,豆气逊于花气,花气逊于金石气。草、豆、花诸香气尚可以嗅觉品辨而得,而金石气是“无气”,只能是纯以风格美感来代替嗅觉。着重茶香之格调而轻茶香之气味,真可谓是品茶香而入神了。

茶是幽静,茶须细品;而香只有淡,才能引导品茶者进入玄悟冥想之幽静。所以温庭筠《西岭道士茶歌》中说:“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疏香也,淡香也。疏香才能留齿间而有“余味”,品茶之体默运灵心品此余留香味,于是也觉“鹤心”悠然而远,淡然而微,幽然而玄,渐渐通于香冥清虚之仙境。

古人将茶分为“真香”“兰香”和“清香”等,然茶还有一种独具魅力的“冷香”。这种茶的“冷香”,是几乎难以形容的。

这种奇特的香,可以是“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暗香;也可以是“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的冷香,翠叶吹凉,玉容消酒;还可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恒久之香,一寸就有千缕……

尽管茶抑或茶香中的学问无穷,奥秒无穷;但是,那香在其苦的红茶也好,香在其涩的绿茶也罢,其香必是先有王者之香,香浓而淳,如君临苍生,大气磅礴;而后又有隐者之香,香幽而蕴,如幽谷之兰,清洌沁人……

慢、闲与静,是茶道与香道的共同要点。而在品的过程中,每一次的细腻感受都是相当重要的。当茶与香交融时,需要我们在身心宁静的状态细细品味才会有惊喜的发现。

自古以来,香道与茶道就是密不可分,两者相互兼容,而不统一。

品香与品茶,都有个鼻观的过程。

巫青正在与子女谈香道:

鼻观,是对香味的直接把握,准确嗅出香的甜味、凉味、苦味、清香、奶味等,为感知香味打好基础。

香品,宋人即有“清、甘、温、烈、媚”五品之标准,而茶品也一样有各种不同的香型,如花香、果香、木质香、陈香等,品茶“香、清、甘、活”的标准也早已广为人知。

农天一和农天琴专心致志聆听,时不时点头称是。

巫青继续讲道,香品与茶品对香韵也很有讲究。当香品的香气饱满时,会直至喉部,所以会有喉韵的感受,继而扩散在胸腔,流荡在体内。

优质的茶品,也讲究“韵”这个字,如观音韵、高山韵、岩韵等等。

巫青深有体会地说,要想茶道和香道有感觉,最关键要够静。在操作的过程中,能放下心中事,让身体得到放松,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慢慢从香气中感悟人生。

在一炉好香与一壶好茶营造的芳香世界中,人就可充分感受到鼻孔的顺畅、咽喉的甘甜、身体的舒适、心灵的清净,体验一把香茶文化的独特魅力。

“春自山中采,香宜炉里煎”。当和煦的春风拂面,山峦的茶园翠绿时,或坐于松竹之间清谈允日,或迎对皓月清风赋诗鸣琴;在空廓、宁静、清雅的世界里细品茶香。

杯中泛起的浅碧、流淌出的陶醉,仿佛把人带到翠微深处、云际山刹的诗化境界,此时,就会感受到茶之中和、茶之幽远、茶之灵慧、茶之清韵、茶之香美……

最新小说: 王安穿越成了太子 阮清颜傅景枭 怪谈恋爱流游戏 重生红楼,庶子的我逆袭成大佬 大唐:开局娶长乐公主 太平长安 重生明末皇太子朱慈烺 抗战:开局十万克隆兵 狼伺 我的公公叫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