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猫小说 > 历史军事 > 一叶黄金 > 第六十八章 神秘鬼谷洞

第六十八章 神秘鬼谷洞(1 / 1)

云梦山中,有个“鬼谷洞”,又名大仙洞。

相传为战国时期著名隐士、纵横家鬼谷子讲道授徒之处。许多人慕名而至,希望一睹它的芳容,揭开其神秘面纱。

农天一喜游山水,遍访茶事。这天早上,他顺着大仙洞沟,一直往前走,涧沟里,白石累累,山风拂面,树影蔽日,又是傍晚,只觉阴冷,渐渐没了白石,山道愈发狭窄,越往前走,越阴暗,也没有人家。

太阳落山了,树枝将山沟蓬成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农天一终于担心起来,洞还有多远,如果找不着洞口,黑暗中怎么回去。天黑路险,只好作罢。一年前未能如愿探访鬼谷洞,心生遗憾。

据《县志》载:“鬼谷洞在县南五十里,清溪寺迤西五里,洞门高阔,进数步有石龛,相传为鬼谷子讲《易》所。洞深不可测,内白蝠如鸦,层池如莲。洞前有玉皇阁,久废。窟中玉泉交流。”

今最早认定鬼谷子在此隐居的是东晋学者郭璞,他在《游仙》一诗中写道:

“清溪千余切,中有一道士,

借问此阿谁,曰是鬼谷子。”

郭璞是荆洲刺史,又做过临沮县令,想必其认定有一定的可信度。

今夏得此机会,农天一从沮河上游出发,还是顺着大仙洞沟的东口往里进发。一路走来,发现沟中有多处小名胜。过了罗汉嘴、打几窝、金刚石,在右侧山岩上有天然凹洞,中现红色钟乳石,似人形,近看则是一尊天生观世音菩萨立像,由此北拐,进入火柿子沟,沟中生满野柿子树,浓密的绿叶深处,隐藏着一个石柱洞,洞旁几株百年枇杷,叶长一尺三寸,果实鲜黄,皮薄肉厚,吃了几颗,干渴顿消。

再前行,遇三岔路口,一块馒头石当路而立,上插石碑一块,刻“分路碑佛林洞民国十年立”十一字。由分路碑北上,果然有一大洞,巨石挡门,石后两岔洞,右洞敞亮凉爽,左洞黝黑不可探。洞外有小平田多块,是历代道人刀耕火种的遗迹。

农天一回返大涧,途经碾槽坑,向北现一条羊肠小道,走小道又遇一洞,名朝阳洞,亦名桃源洞。洞口高三丈,宽二丈,深十丈,顶如穹隆,钟乳悬石灿如云霞。

洞口一堵石墙,厚一尺,高五尺,早被炊烟薰黑,墙壁留有一门二窗。墙外山壁高五丈,宽十丈,面平如削,洞侧有三正郎洞,洞壁留诗:

“三竿红日出扶桑,凤舞鸾飞降吉祥。

旋看碧桃呈瑞彩,乾坤石里尽辉煌。”

这时,农天一再折回大沟,一直走到最西头,右侧有石阶九十九步,两侧石隙中,生三株千年榆树和一株百年三角枫,实为奇特。另有一棵龙盘树,虬枝盘曲,最为古老。上完石阶,茅棚小院映入眼帘,小院的尽头即鬼谷洞口,洞口高一丈,阔一丈三尺,洞内一石台一石虎,那虎长四尺,卷尾蹲坐,这畜生想必就是鬼谷子坐骑了。

古籍所载:鬼谷子,本春秋鲁平公时人,姓王名诩,居清溪之鬼谷洞。尝入云梦山采药得道,颜如童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来此问道,师事三年辞去。鬼谷子处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终。

鬼谷洞深四十余丈,凡十余折,是万千水红肚皮的蝙蝠栖息地。循洞而入,地面有小块曲线水墙,层层相叠,水平如镜,号为“四十八丘田”。洞的尽头,藏一小洞,穿单衣才能勉强爬过,名“脱衣洞”。洞小身难入,不知究竟,无从考证。

洞底泥浆早已把农天一的鞋子刷黑了。洞口小石屋中,住一老者,八十有余,须髯飘飘,面如桃花,道骨仙风,已在此住了半年之久,少粮少菜,少清水。

农天一心想,不知他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看样子,老前辈佛道两教皆通,他给农天一讲的不是鬼谷子,也非苏泰、张仪,而是法琳,他说法琳才是有名有姓,有据可考,是在这儿生活了很长时间的隋唐高人。

他说:隋开皇十四年夏五月,正当天台智者大师在玉泉寺开讲《摩诃止观》之时,云梦山来了一位游方僧人,年方二十三,法名法琳。

法琳生性不思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忍其小违,以成大顺,发誓立愿,徒步天下,专一济人,拔苦救困,造生天之业,种脱苦之因。示断恶之门,开行善之路,要做修身养性的大题目,不做名利场中势利客。

法琳来云梦山中,并非寻山问水,而是道教仙师王诩住过的鬼谷洞。他在云梦山中,果然发现一处地面,一条涧壑,松竹垂荫,藤萝密布,一条白石山径,横贯东西。他顺大涧而入,终于找到鬼谷洞,从此,法琳于鬼谷洞辟谷,无人知晓,饮的是洞中沁水,吃的是山间野果,专心精勤诵习,白昼钻研佛经,夜间阅览俗典,学业大进。

他不仅博览三藏,通天彻地,还兼及几家学问:术学,日月象纬,在其掌中,古往察来,言无不验;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游学,广记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辨,万口莫当;道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御风而行,身轻如燕。

而当时来鬼谷洞修行者,并非法琳一人。初唐道士赵惠宗,宜都人,曾于此学《周易》,离洞之前,积薪架炉,怡然火中坐,诵念《度人经》,乘白鹤羽化而去。大火灭后,其打坐处芳草犹绿,有诗为证:

“鬼谷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地鹤一只。

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朱点周易。”

老人讲得很神奇。

农天一似信非信。

又是一年盛夏,骄阳似火,农天再去游鬼谷洞。过清溪,向左拐弯步行而至,山涧中芭王草夹道,白石净洁,大仙洞沟中沿路上几处小景点,如观音像,分路碑已无踪影。

此时,鬼谷洞又多了一位年轻新道人,相貌俊朗,一身道服,谈吐风趣古雅。他中餐所食为一碗炒韭菜,生活虽简单,他的思想却表达得很深邃,和农天一谈话,从先秦的天人合一思想谈到老庄。

他说,先秦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在殷商人的心目中,神的道德属性并不明显,所以殷人与神之间基本上采取了一种无所作为、盲目屈从于神的形式。

农天一看着比自己稍长的年轻道人,着实佩服他的学问,其间,俩人相谈甚欢。临别时,年轻道人让农天一留墨,农天一琢磨片刻,给年轻道人留下一幅字:洞天仙境。

这次到鬼谷洞,农天一还听到一个新鲜故事,说这云梦山中,除了鬼谷洞,还有一处古刹,叫碧涧寺。法琳在鬼谷洞读书数年,世人不知,后移至碧涧寺,随便找了一个山洞,定息存神,专诵《金刚经》。

一日清晨,来一村姑,靓妆丽服,目光如日,手提竹篮,内盛热腾腾的斋饭,专来供养和尚。

俗话说:修行之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法琳吃了村姑的斋饭,也不答谢,仍旧诵经。那村姑也是好耐心,侍立一旁,听和尚朗朗念诵,至晚才归。第二天大清早,又送来饭食,如此三年,和尚终于开口:

“你是何人,为何布施贫僧?”

“我是干溪场山货行冯德菊的么姑娘,法师远来劳顿,家父命我特来送供养。”

“别人好瞒,只是难瞒我也。你目光如炬,相貌不凡,非民间女子也!”

“法师既已点破,我便实说,我乃泾河龙王之女也。家居岷峨,闻师诵经,功德无量,特来献供听经。只是缘浅福薄,再过三日,小女便要回龙宫了。”

“万事随缘,不可强求。贫僧倒有件事相求,这碧涧寺,倚山通路,傍岸临水,方便修行,只可惜瀑布噪耳,心不清净。”

原来,这碧涧寺旁绝壁之上有一通天洞,洞中之水,冲贯而出,潺潺一匹布,真似挂飞帘,景致虽佳,却嘈声太大。龙女听了,说道:

“若要易泉,甚是容易。”

说完告辞。那晚四更天,龙女乘风来到碧涧寺,拔下银簪,深吸一口气,呼地吹过,便是一阵狂风,搅得飞沙走石,那银簪的两头,在山脚戳出二个洞眼,顿时冒出清澈的水来。

第二天一大早,瀑布没了,山脚下的泉水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幽幽地顺了溪沟,流向沮河。龙女自回龙宫不提,从此干溪场上,少了一位冯家么姑。

法琳为答谢龙女,在两泉之间,塑金身修了龙女祠,每当岁旱,祈雨,累有灵验。诗云:

“飘然云鬓与风鬟,万里峨岷到楚山。

坐家寒岩钟罄冷,水晶宫殿未曾还。”

从此,碧涧寺更名清溪寺,明清之际,成了南颐县凤山的脚庙,法琳诵经的洞穴,元代有卧云禅师马立锡,更名卧云洞。

离开鬼谷洞,天空放晚,一抹霞彩如橙汁泄入清溪中,几分逍遥,几分洒脱,几分自在。

农天一的心神似乎还挂在洞内壁间,一些疑问似乎遭遇“道”的奥秘,在徘徊之间躲闪,或悬游,或深掩……

最新小说: 怪谈恋爱流游戏 我的公公叫康熙 狼伺 王安穿越成了太子 重生红楼,庶子的我逆袭成大佬 阮清颜傅景枭 抗战:开局十万克隆兵 重生明末皇太子朱慈烺 太平长安 大唐:开局娶长乐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