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虽然有着古代绝大多数将领都有的毛病,那也就是轻视海战,严重的忽略了海洋可以作为作战的渠道。不过,当回到了陆地,那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就再次得到了很大的恢复,马上感觉豁然开朗了。因为李世民看出来了,这个高句丽的国防政策明显是畸形的,高句丽的国防政策明显是重北轻南,因为高句丽主要面对的是中原王朝的侵扰,而高句丽在南方面对百济和新罗的部队反而是其次。高句丽的国防政策重视北方辽东地区的防御,可是在南方却采用了外交政策作为国防的补充。
高句丽拉拢百济,一起欺负新罗。这样高句丽半岛南方有百济和新罗对打,这样高句丽可以高枕无忧了。不过如果大唐采用了先灭百济,先用百济作为跳板,然后朝着北方进攻,这样顿时一切豁然开朗了。
“高句丽的重兵都在是防御北方的,他们在辽东部署了重兵,甚至长达百年的修筑各种工事,这样我们军队想要进攻确实很难进攻,无法能快速进攻。一旦到了冬天,那这样我们恐怕难免就要退兵,这样一切前功尽弃。可是到了这里,到了这个半岛,高句丽一直不重视南方的防御,这样给了我们机会。半岛这里距离高句丽的首都平壤距离非常近,可是高句丽重兵都负责防御辽东了,这里是一个严重的盲区,我们一旦占领了百济,从百济北伐,那很可能能够攻破高句丽的首都平壤。”
“甚至,如果有了这个百济作为跳板,那我们接下来也就大大的削弱他们的地利优势,虽然我们未必会非常有利,可是高句丽同样从非常有利变成了不那么有利了,这样我们非常有好处。这样我们到时候从高句丽南方出兵,高句丽必然要防御。可是我们同样可以在北方出兵,这样我们两面夹击他。这样高句丽的人口和兵力劣势将会彻底爆发,我们大唐兵多将广,到时候我们可以从两面夹击,一面佯攻一面主攻。甚至,我们两面主攻也都可以,我们大唐毕竟兵多将广啊!高句丽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这样失败必然成为了定局。”
李世民终于笑出声了,他感觉这样顿时豁然开朗了,因为按照时不凡的介绍,这个其实只是一个战略草案,是从两面夹击高句丽,可是这个战略方案,以李世民的想法来说,成功率很高很高。成功的绕过了高句丽重兵防御的辽东,甚至高句丽没有太多士兵防御,各种防御工事也都不足。反而北方长达数百年的修建准备,这样防御工事很厉害,根本不可能能够轻易突破。一旦到了冬天,那难免就要退兵,前功尽弃。
可是这样突破了惯性思维,一旦突破了传统的陆战思维,从这样的大唐从本土通过水军蛙跳到百济,以百济为跳板作为北伐高句丽的手段,那接下来一切豁然开朗了。这样的作战模式,之前李世民根本没有想到过,真的是根本没有想到过。如果不是时不凡提出,那李世民根本没有太多的想法。
“时不凡,你果然是兵学大家啊!光是这一个奇谋,那真的是……真的是……朕都感觉有些不如你了!”李世民最后无奈的说。
时不凡赶紧谦虚的回答:“皇上,其实这个不过是你被过去的思维给束缚了。过去你一直都是在陆地上打仗,当然很可能无法突破这种线性的作战方式。可是我是一个文官,是一个文人,反而没有过去那种将领指挥打仗的习惯,自然是敢想敢做。我突破了这种从陆地进攻的做法,有了更强大的突破思维,这样也许反而会更好。敢想别人之不敢想,这样才是出奇制胜的手段。”
“对啊!看来,有些时候,外行反而更少受到束缚!”李世民点头说。
时不凡其实知道很多管理学的一个经验,那也就是不怕外行管理内行,反而就怕内行管理内行。这个是一些管理学上的经验,一般人认为内行管理内行才是最好的,不过这个未必是如此。让技术人员去管理技术人员,那很容易造成隧道视野。因为一个内行固然看起来是内行,可是他一直从事这个职业,他的所谓已经很严重的被束缚在了这方面,很难突破了。其实有些时候很多科学技术也就是外行的一句话,反而提醒了很多“内行”来促进发明了。别以为思维不重要,有些时候你干了几十年,如果没有一个触发点醒的思维,那这样你也无法有大发展。可是很多“内行”从事这个工作多年,他们的思维已经被严重的束缚了,这样必然会造成思维陈腐,无法有效的创新。
同样,如果让内行管理内行,同样会造成作为领导,对于自己的“专业”过于自信,当别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往往会利用手里的管理权力强行封杀那些属下的不同意见,这样同样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内行往往对于自己的专业水平过于的“自信”,这样反而会容易扼杀那些属下的新思维,让很多新颖的科学观点无法得到提出。这种事情,在很多国家的科研机构同样出现过,当下属提出了新颖的科学观点,最后领导却反对,利用权力压制了下去。结果之后别的国家的科学家却同样提出了观点,结果到手的荣誉就这么飞了。
相反一个外行,他本来固然不懂,可是他却敢想,什么敢想。敢有突破思维,这样对于创新反而有帮助。所以外行和内行管理各自有着各自的优点,不能够彻底认为外行不能够管理内行,其实他们同样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并非是一般人所吹嘘的那样必须要彻底内行管理内行。如果彻底内行管理内行,那这样根本不是一个国家,反而是一个生产车间了。
“皇上,其实我中原一直以来都是陆军思维,一直重视陆军。其实很多时候,水军完全可以有大用的。我也就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南北朝时期,为什么南朝一定要通过陆路北伐呢?其实南朝完全可以发挥自己南方人擅长水军的优势,直接组建水军去北方沿海进行袭扰掠夺。甚至可以组建水军陆战队,直接通过海洋登陆到北方沿海,这样四面开花,打得北方疲于奔命。而水军撤退却很容易,北方很少有人擅长水战,一旦撤退到了海面上,这样北方的骑兵同样是白搭。可惜一直以来都是重视陆军,轻视水军,这样造成了南方一直没有多大作为。”
李世民看着中国地图,顿时双目圆睁,甚至双手发抖。如果按照时不凡所介绍的,当年南北朝时期如果真的按照时不凡的建议,重点发展水军,然后去通过海洋去袭扰北方。而南方通过各种水网进行防御北方的进攻,那如果这样的话鹿死谁手还是有未可知啊!甚至南方的部队虽然未必强大,可是却只要用对了战术,扬长避短,重视水军,那通过海洋可以一路上对北方到处登陆袭扰,让北方疲于奔命。甚至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北伐,通过海路北伐,那取得的效果绝对是奇效。
甚至如果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可以直接到北方去夺取北方一个重要的沿海城市,这样作为跳板可以打通南北的交通,让北方政权两线作战。到时候疲于奔命,真的是要完蛋的了。
“狠,太狠了,这一招真的是解决了南弱北强的结果。之前从来没有人想到这一点啊!”李世民惊呼。
时不凡微笑,这个南北朝时期南方轻视水军,这样是以自己的短处去迎战北方的长处,这样不输才怪了!相反,为何明朝能以南统北?其实时不凡大概知道朱元璋北伐的时候,曾经通过大运河把大量军队运输到了天津,接着直接进攻蒙古元大都,这样蒙古皇帝逃跑,长城以南从此成了大明国土。而朱元璋能够采用这种大运河北伐的策略,其实有一个重要的地方,那也就是朱元璋重视水军。朱元璋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保障了海运和河运可以快速运输士兵往北方北伐。而蒙古人却没有足够强大的水军,他们自从灭亡了南宋之后,大量裁撤水军,这样反而造成了面对朱元璋通过水路调兵进攻毫无还手之力。
“皇上,通过海洋远征也还有一个好处。那也就是节省运输消耗,如果通过陆路运输,那消耗奇大。可是如果通过海陆运输,一艘船不过是几个人,可是却可以运输超过陆路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粮食,这样粮食损耗降低了很多倍了。我们可以从苏州一带进行储备粮食,然后通过江宁地区出海,一路上直接到达百济,这样损耗的粮食少了很多。甚至我们可以从中原通过大运河调集粮食,直接从长江黄河出海,直接走海陆通往半岛,这样后勤损耗的粮食少了很多倍,百姓负担也都少了很多倍。所以走水路,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时不凡再次说道。
李世民最后难得苦笑说:“如果当隋炀帝有了这个办法,恐怕大隋也都不会灭亡啊!甚至高句丽反手可灭,根本不用太多时间。幸好你晚出生了几十年,不然哪里有我大唐啊!”
李世民连这话都说出来了,真的是认为时不凡这个方案,如果当隋炀帝有了这个方法,哪里还会造成国内大乱,高句丽早就灭了很多次了。不过李世民其实并不知道,时不凡不过是借鉴了当年他儿子李治灭高句丽的策略。
李治时期,吸取了隋炀帝和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经验,改变了方法。首先采用了袭扰的方法,让高句丽无法正常生产。利用大唐兵多将广国力深厚的优势去欺负高句丽,这样高句丽无法正常恢复生产。这个也就是大国欺负小国,大国的手指都比小国腰粗,大国去袭扰小国,大国几乎不受到影响。可是小国就麻烦了,不得不疲于应付,最后无法正常发展。这种手段唐高宗李治给高句丽用过,甚至后来的中国,同样用这一招给越南上眼药,弄得越南发展缓慢,而中国却正常反而更快速的发展。反正国与国之间哪里有公平的,持强凌弱才是根本啊!
李治最后同样是采用了时不凡这个方案,先灭了百济,然后把百济的领土送给了新罗,最后大唐在北方进攻,新罗却在南方同样威胁高句丽。高句丽在大唐和新罗南北夹击两线作战中疲于奔命,最后终于被灭亡了。其实唐高宗用的手段,其实也就是时不凡这个通过海陆灭了百济,然后通过一支军队在南方牵制。到时候一路主攻一路佯攻,甚至可以随时把主攻变成佯攻,把佯攻变成主攻。这个也就是大国的优势所在,大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小国也就要疲于应付。
甚至如果舍得下血本,那两面一起主攻也是可以的,到时候高句丽灭亡是必然的。这种手段简直是太狠了,高句丽这种国家根本无法能够有效应对,因为他们的国力只能够支撑一方面的防御,无法支撑两面防御。他们重视北方,自然轻视南方。可是面对从南方而来的唐军,却不得不给跪了。
“所以,如果想要从南方北伐高句丽,那必须要先获得一个跳板,而这个跳板也就是百济。我们灭了百济之后,那高句丽的一切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顿时就几乎不复存在,那高句丽不过被剥去了外壳的核桃,里面的肉我们想怎么吃怎么吃。所以总结起来也就是一句话,欲灭高丽,先诛百济!如果百济不灭,那我们中原也就几乎没有灭高句丽的可能。”时不凡说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