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从江汉到延安
新堤港。杨参谋长与军事物资失之交臂。使者不知就里将“卸货”沙市说明,杨参谋长懊恼不已。
懊恼是一种传染病,也降临小泽身上。小泽失了电台又遭驱逐,遵循葛船长的叮嘱,眼睛派上用场。杨参谋长赴空,他看穿端倪,无奈“耳朵”聋了,错误情报导致错误的后果。他们一同心悸,一同担心失职后的问责。小泽忐忑中,观察杨参谋长蔫头耷脑,窃喜他蒙在鼓里。幸灾乐祸之际,怎样传递正确情报呢?
不用枉费心机,特高课吃了定心丸。先是他错误的汇报,后又破译葛船长“货卸船上”的电文,两份吻合的文字不加分析,一锤敲定。特高课决策层是“情报精英”,岂能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走神?不消说,在部署轰炸行动之际,拟好对小泽的嘉奖并招之而回的电文。可惜小泽的电台静谧地躺在江底,不能尽责。也好,免了不该有的嘉奖带来羞辱。
撇开杨参谋长与小泽,另一个人也忐忑不安,小泽的随从。纵然一个小人物,也需浪费一些笔墨。
他随汽艇一上岸,警觉地隐蔽起来。原来岸上有他的原主人“和老师”。驾驶室里,还有他舍弃不顾的和大千金。不卖的关子,此人就是伤心堤恨不能生出翅膀的洋装。不明白的是,洋装既然不能飞,怎么摇身成了小泽的随从,做起日本间谍?疑问暂且收着。洋装想的是:“和老师”那个生着涟漪的小千金,哪儿去了呢?
不好回答。也许说过。倒是洋装本人,自伤心堤受劫,一段时日没提起。在这个章节里,他模糊地出现过。为免喧宾夺主,隐了介绍。至于更大一段的空白,留着以后交代。他这次露面,保镖摇变随从,因“江汉一游”的经历,行使向导一职。小泽揣一张临时地图,几次三番与之讨论地理,他多是漠然加估计、想象伴揣摩。纵然有问必答,做奴才标标准准,当向导不称职。小泽眉头一皱,降职他为伙计,既负责行囊也叫叫口。因职位的变化,行头从洋装改成了马甲。惭愧不知他真名实姓,也没时间从李克珍那儿查,往后改口叫他马甲得了。
杨参谋长知晓缘由,骂骂咧咧一通牢骚。和将军使了眼色,指一指不曾远去的众人,杨参谋长沉默了。只因这一指,和将军觉着马甲的背影似曾眼熟。平日记着洋装的正面,一线天的的特征深烙脑海,忽略后影观察。加之行头一改,没对上号。因这失误,故事的后半截改写许多。也不怪,和将军没有时间细想,他正合计向师部汇报赴空的情况呢。
葛船长偷梁换柱,派出的信使因粗心也瞒了。师部收到反馈,众心悬起。
杨参谋长松一口气,沙市没有沦陷,来得及补救。王师长陷坐太师椅发了愁:沙市不仅没有设防,汛期一到要漫堤。他带着愁虑对部下道:
“都是些枪支、弹药、军服之类的物资,浸水了还有屁用!”
部下们瞠目结舌。王师长摇摇头,口谕道:
“传我命令,杨参谋长即刻从新堤出发,星夜直驱沙市接应。事成功高,失败自戕!”
电报如风。杨参谋长读罢一身冷汗。师座的老虎性子他最了解,怠慢了就要受制裁。不得已,原班人马多了船员,十万火急上沙市。
担子压在杨参谋长身上,和将军轻松。上沙市他求之不得,女儿返渝又近一步。愈近,风险愈小。颠簸中来向船员打探:民进号何时返航?离鄂回渝有哪些隐患?葛船长否是叼着烟斗?
船员答:返航没有定期;一路虽有日机跟随,民进号打了商号旗,无事;葛船长烟斗不离口。
“就盼民进号返航了?”和将军沾沾自喜。
“那是。你们执行公务,我回重庆。”
回重庆?和将军听闻兴奋。上次葛船长让他失散家人,有愧与己,此次恳请捎带女儿,料他必会应承。到底有过生死之交。止了问话,他速成书信,期望江玲亲呈戴局长。内容唯一之希望予托付之类,后面是公务缠身,不能面谢。云云。
和将军的算盘“噼噼啪啪”响着,杨参谋长沙市之行又扑空。虽然赶在汛期前,却闻军事物资被炸,沉入江底。
当真炸毁?难道日本人之前行动了?魂飞魄散杨参谋长,心儿如悬在空中的气球,上下不能。怅然盯着和将军,他无奈道:
“这个捉摸不定沙市港,当真就是我的自戕之地?”
和将军自顾不暇。半晌才打起精神宽慰道:
“抑或,抑或王师长网开一面??????
无须王师长网开一面,杨参谋长的心也不必悬在空中,上升和触地的机会在后面,惊恐足显多余。真实的情形清清楚楚,军事物资稳妥存在民进号上。需要点化的是,葛船长离开沙市,盘活一只退役驳船。日机相中“目标”,几个俯冲炸飞急急飞走。特高课那里,此事划上句号。
只是,葛船长与杨参谋长不及了结:一个载着多舛的军事物资在下淌,一个辱没使命诚惶诚恐。
搁下杨参谋长与葛船长两颗忧心忡忡的心,视线转向半月前的伤心堤。
孙团长击退来历不明的敌人,四百亩打探消息的小分队回来了。火势吴连长已控制,孙团长不再掺和。忖度吴连长没有进攻渡口的意思,想是自己粗心,情报有误。合围的鱼儿露网,也没有心事再追,以免事情闹大。清点部队损失,两个战士受伤。打着火把寻着对方留下的尸体,夜行衣包裹下个个着了军服。没有番号、姓名,所持不是汉阳造,而是驳壳枪,来历愈显复杂。脑中忽地一闪,赵心朴是王师长的红人,和古团长拜过把子,一二八师和他过不去,可以明刀明枪,何苦使出这般手段?带着疑问,带领部队回渡口。
渡口风平浪静。那夜,平常得过去了叫人难以记起。风照样吹着,草照样长着,市民们做着醒来即忘记的梦。仅让尹区长无端紧张半夜。孙团长会合他一分析,附近还有其他军事力量打着一二八师的幌子活动。救下的女子应该有所知情,一询问,“咿咿呀呀”言语不通,不是本地人。通过她反馈,结合长江局截获的信息,大致情况是:
去年年底,重庆向一二八师派驻一名军事参议,此人军统出身,乃小女子父亲。通过他一二八师获得一批军事物资。
疑问是:既然是军事参议,不在师部筹划军务或前方督导战事,大老远跑到四百亩做什么?小女子的叙述是寻亲。既是寻亲,家人缘何流落此地?寻着女儿,何不继续寻找夫人,为何煞费苦心挑起这么大一档事?无缘无故牵扯进独立团,动机与目的何在?这一切且不说,他和赵心朴天各一方有何过结?一把火的目的何在?实在叫人揣摩不透。
可惜这个和将军,自恃聪明地又一次分割了父女重聚的机会。
孙团长据此汇报长江局,希翼得到答案。长江局回复:
目前重庆摇摆不定,军统局*气焰高涨,一切卑劣伎俩的目的是破坏国共合作。关键时期从大局着眼,小心行事。和将军的动向自有内线监视,与之“接触”不必张扬,等待寻着他夫人再探究竟。
孙团长领会。接下来就是江琴的问题了,是送是留拿不定主意。送没个去处,留怕节外生枝。与和将军结下的梁子不挑明还有周旋,有朝一日水落石出,王师长出面就复杂了。他当然不知道,和将军在王师长眼里是一粒沙子,如果那晚被他一枪嘣了,兴许王师长会奖励他。
江琴的去留,孙团长经过两天观察迎刃而解。江琴是进步青年,骨子里淌着热血,眸子里憧憬着向往。根据地的繁荣于她新鲜又兴趣。瞿家湾的太平,她看到了共产主义雏形,继而无限放大,对中国之未来充满信心。更叫孙团长惊奇的,她对《共产主义宣言》有着精辟、深刻、独到的领悟,从那日记里窥见一斑:
“《共产主义宣言》以无比巨大的理论威力和思想锋芒令帝国主义与统治阶级发抖。目前,陷入痛苦深渊的劳苦大众正在觉醒,中国昂首世界东方的唯一途径只有两点:一,伟大的思想灯塔——马克思主义;二,坚强的民族脊梁——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成果已初显成效,这是我近日目睹并亲历的。瞿家湾现象就是共产主义的起点,也是未来之中国的缩影,在为之而战斗的此刻,我看见了未来,看见了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我知道,战斗是漫长的,并浸透无数仁人志士的智慧、勇敢和鲜血。正因如此,我决意为之抛弃一切,向着这个伟大目标奋斗!”
孙团长被日记深深打动。是呵,延安需要这样的青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需要这样的青年,共产主义事业需要这样的青年,得让她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归还了江琴的日记,在肯定与赞许中,孙团长将她介绍到江汉中转站,尹区长经过考验、观察,条件完全合乎组织上的要求,征得她同意,将之安排在第三批奔赴延安的青年之列。恰巧,那批青年中,也有富贵与仪静。这时候,他们正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待命。
我们知道,八办将仪静、富贵与江琴委托新办,想让他们重回江汉。新办因他们的执着与实际情况改变初衷,最终作出决定:暂且送往延安深造。
延安是革命的摇篮,抗战的大本营,也是有志青年们学习、成长的地方:
夕阳照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平坦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你这*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河间,长长的行列结成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头,看群众已昂起首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枪口,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
你这*雄伟的城墙,筑起了坚固的抗日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每个青年都为之震撼,每个青年都被延安的景色吸引,每个青年的心中都立下豪情壮志。范围缩小到仪静、江琴与富贵,边区政府根据他们参差不齐的文化状况,仪静与江琴作为党的骨干就读抗大,富贵编入卫戍部队接受训练。
抗大的主体课程三大类,即政治素养、技术培训、实战经验。政治素养方面学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技术培训方面熟悉电台的发送与截听、长波短波、指法应用、怎样破解密码;实战经验方面聆听指战员讲解游击战、持久战、伏击战的重要意义及出奇制胜的策略与方法。
凤凰山下的窑洞里,学员们兴趣各有侧重,江琴偏好政治,仪静注重实战。迥异的兴趣,共同的志向,只为一个独立、强大的中国。这时候,窑洞外刻苦训练的富贵,枪法与格斗的水平也有提高。
入秋,抗大作战班开始接纳女学员,此决定由陈慕华向毛主席写信要求,征得中央同意破例开启。对仪静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她获知率先报名,因大量的课堂笔记及对古今中外战事的浓厚兴趣,顺利通过面试而被录取。满怀喜悦神往疆场的那一刻,她忽地生出怅然,身处刀光剑影,仪静这名柔情里夹带小资,又有崇佛的意境,毅然从履历上抹去,更名赵剑鞘。意在宝剑出鞘,奋勇杀敌之意。此举,同学们为之钦佩,教员也表示赞许。从此,延安抗大四期档案上,赵仪静变成赵剑鞘。
作战班的学习,剑鞘接触到更多的战争常识与学问。教导员对古今战例的剖析、讲解,剑鞘明晰许多临战技巧与战术。但,剑鞘也忧忧地领悟到,战争是血与火的交织,隐藏许多不定的因素与残酷。就拿当前面对的,就是一场无法避免的正义之战??????
此际,鉴于方便读者思路通畅,以后继续沿用赵仪静的原名。
延安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朝气蓬勃的抗大学员们,白天挖窑洞、纺线、开荒,晚上学习、交流、写心得。一面学习一面工作,有张有弛、如鱼得水。周末,他们自发地齐聚清凉山下,在那片充满知识的开阔地带,感知周扬的文学,聆听陈伯达的哲史,也为张松如的诗歌感叹。仪静、江琴的文化功底,又一次得到升华。
当然,她俩没有忘记富贵,时常结伴看他。每次见面,总向富贵讲述新学的知识与感知的文化艺术。富贵耳濡目染,羡慕之际不甘落后,如饥似渴地偷偷补习起文化。
延安夜校林立,在抗大教员的倡导与安排下,仪静与江琴抽出空隙下到夜校帮助战士们。富贵识字不多,求知中尽显不惑。仪静闻知,踏上富贵就读的夜校讲台以利辅导。圈点战士们的作文,千篇一律的都是“东方红,太阳升,我们的领袖*。”再不就是“幸福不忘毛主席,翻身不忘共产党。”作为文化教员,仪静说这些作文虽好,还要多从身边的事情出发,多写自己熟识的事,要写出细节、写出感情来。她的倡议激发战士们的悟性,那以后,有个战士就写:“我生长在松花江畔,那里有茂盛的森林、高耸的煤矿,还有密密麻麻麻麻的大豆、高粱。日本鬼子来了,我别了亲娘扛上枪??????”仪静说这是好作文,课堂上一念,战士们眼眶湿润,呜呜地哭了。受此点拨与感染,北方籍战士的作文里有了黄河的雄浑,江南籍战士描绘出依山傍水的景致。富贵在作文里写道:“江汉是我的家乡,天也蓝、水也清,广袤无垠的平原镶嵌金灿灿的稻子,还有五彩的荷花和鱼虾,我牵挂娘,我还牵挂??????”他还牵挂什么呢?他的牵挂藏在心里,不敢写出来。仪静说,这就是好作文,写出家乡的特色。富贵,进步了呢。富贵心里说,你当真不知道,我还牵挂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