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无弹窗.】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题记
第108章银两窘迫
见杰克-曼尼并没有深究,萧逸在心中无奈苦笑的同时,亦是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同时又似下定很大决心一般,却又十分纠结的望着杨用霖问道:
“杨大哥,依照你的估计,若是要将这些药品和医疗器械全部购买补给完全的话,我们的经费,还有多大的缺口?”
“这——恐怕不好说。”杨用霖抬起右手,慢慢的抚摸着自己头上的皱纹,经过一番心中细细的思索与考量,方才犹豫不决的说道:
“若是只有一部分普通的药品还好,但是若要购备完全清单上如此多种类、大数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话,恐怕缺口不会太小……”
萧逸听得云里雾里,“能不能具体一点?”
“估计至少也要上千两银子——”杨用霖面色尴尬的说道。
“这么多???”萧逸不禁连连倒吸了好几口冷气,心里一时有些不知所措,就像是一下子坠入了冰点一般,拔凉拔凉的。
杨用霖看到萧逸这样,心中也是十分的不忍,急忙尴尬的咳嗽了一下,带着宽慰的语气说道:“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主观臆测,具体的数据,还要靠文案给出的为准……”
“这样啊!”萧逸颔首,右手一边抚摸着自己的下巴、一边陷入了重重思绪,犹如被千丝万缕牵连一般,难以自拔。
杨用霖见状,虽然很想帮忙,但是苦于无所计策,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稍稍低下了头颅,变得一言不发。
杰克-曼尼似乎是意识到了什么,想要开口询问,却是欲言又止;萧逸明显是有事请瞒着自己,但是他虽然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充其量也只是个随行的医官而已,所以还是不要越俎代庖为好……
想到这里,杰克-曼尼不由的摇头一笑,眼神之中多了几分理解与清明,转而向萧逸点点头,笑着说道:“萧,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就先去照顾病人了——”
“那……好吧!老师您多保重!”萧逸嘴角苦涩,不知该如何回应,心中纠结许久,方才暂时无可奈何的点了点头。
虽然在隔离这一件事情上做出了让步,但是萧逸十分清楚,以杰克-曼尼的牛脾气,不等到真正来转移病人的新加坡医院的医生来到,恐怕他是断然不会轻易离开的。
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杰克-曼尼一直没有什么自恃清高、傲慢无人的举动,反而只是在内心之中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普通教师、以及救死扶伤的医生,可能是内心高尚的品德使然吧!萧逸如是想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在萧逸这些年少轻狂的年轻海军军官的心里、具有崇高地位的原因之一……
得到萧逸的默许,虽然自己心里并不把这个许诺当回事,杰克-曼尼还是非常有风度的向萧逸以及杨用霖二人一一颔首致意,之后、便转身推开舱门走了进去。
“碰!”的一声,舱门又被杰克-曼尼狠狠的关上。
萧逸不禁摇头苦笑,还好自己今天在杨用霖和叶祖珪二人的帮助下、说服了脾气倔强的杰克-曼尼,不然他还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享誉天下、名满四海的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杰克-曼尼生命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一旦他在自己的舰上出了什么问题,恐怕无论是对自己个人的声誉,还是大清国和英国的国际关系,都将是近乎严酷的打击,因而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萧逸心中暗自想道。
“对了,杨大哥,关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你先去找文案确认一下,看看有多少的经费空缺,然后多带几个官兵,尽量在保证食品、燃煤和饮水补给完成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多购买一些;至于钱的事……”
萧逸神色暗淡的长叹了一口气,中肯的说道:“我会尽量想办法的,毕竟……药品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这——好吧!”杨用霖不知怎么回答,看了看萧逸,见后者立即表现出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暂时松了一口气,旋即收起清单,向萧逸简单的拱了拱手,然后转身离开。
“呵呵!”寂静的舱室之中,空空荡荡,转眼之间、就只剩下了萧逸一个人。
他强打起精神,表现出的胸有成竹,诚然给了杨用霖一些信心,但是事实是自己心里根本就是一团乱麻,千丝万缕纠缠在了一块,没有一点儿头绪。
这要是在大清国还好,至少也是母国本土,自己再怎么说也可以向自己的义父李鸿章求救,想必以他对萧逸的宠爱,仅仅是钱的事情的话,是断然不会拒绝的。
可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他们身处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认识之人寥寥无几,以至于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就会让人倍感头疼,不知所措。
而且,一千银两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在大清国,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也就只有180两啊!
想到这里,萧逸不禁想起了在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看到过的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古装片,其中耗银如水的情况,一时感慨万千,陷入深深的回忆……
对于古代银子到底价值几何,今人大多毫无概念,经常犯错误。很多电视剧尤其可笑,描写古人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出现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银票这些荒唐的情节,显示了创作人无知以及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
甚至包括金庸这样的大师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主要为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相当的高。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
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就是件大事情,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
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
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哪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
事实上,只有亲身经历过了才会知道,银两有多么的值钱,对此,萧逸可是深有感触。
自己当初被钦命为前线接舰总指挥,朝廷下发的奖励也就只有区区一百两而已……
“唉!”萧逸的视线似穿越千年,沧海桑田一瞬间,千载文明史一闪而过,化为过眼云烟。
退出思绪之后,萧逸又来到了北洋海军“超勇”舰的前甲板上,感受着和煦的微风,抬起头、眯着眼睛,从眉毛的夹缝之中偷窥着刺眼的阳光,倍感温暖和愉悦,心情也顿时轻松了不少。
放眼望去,整个码头到处都是忙碌的人群,其间最为突出的,便是一袭军装、前前后后忙碌的北洋海军官兵;在北洋海军“超勇”和“扬威”二舰的高级军官的指挥、以及英国海军官兵的协调和帮助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补给的事宜。
而其余的鱼雷大副,驾驶二副,枪械二副,船械三副,舢板三副,正炮弁,水手总头目,副炮弁,巡查,总管轮,二、三等管轮,水手正副头目,一、二、三等水手,一、二等管旗,鱼雷头目,一、二、三等升火,二等管舱,一、二等管油,一等管汽,油漆匠,木匠,电灯、锅炉、洋枪、鱼雷等匠这些人,亦是十分忙碌。
他们有些挂在舷侧,小心翼翼的为军舰喷漆,清理挂在舷侧的异物;有的则一桶一桶的提着水,拧干抹布,一遍又一遍细心地擦洗着甲板、火炮炮膛以及舷侧桅杆;还有的跳上舰桥,降下军旗,准备进行修补以及清洗。
更有甚者,甚至将自己的心腹爱枪都拆了开来,一遍又一遍的认真擦洗、换膛线、上油,生怕错过一丁点细节……
关于补给,一切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进行着。
本文来自看書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