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1 / 1)

高祖李渊连问数声“众位爱卿有何良策?”都没有应声。不禁发怒道:“朕待你们,从不吝惜爵赏。你们平日高官厚禄,到危难时刻,就没有一人能为朕分忧?似这样,你们不如通通归田吧!”皇帝发了怒,众官员不得不站起来讲话,而且人人利害攸关。“不如通通归田吧。”虽说是一时气话,但突厥铁骑杀来,却确确实实会家破人亡。因此,大家不得不开动脑筋,寻找对敌办法。大家考虑了一下后,有的说:突厥入寇,无非是为了子女玉帛,长安都城现时兵没有,但子女玉帛还是不少,不如派人去向突厥求和,送他些子女玉帛,请他退兵罢战。有的说:这次突厥铁骑袭来,连破数关,还带着隋炀帝的孙子杨政道和隋炀帝的老婆(萧美人在炀帝被部下弑后便携孙儿仓皇逃往漠北突厥部落)萧后,突厥可汗的可敦(妻子)是隋炀帝的义成公主,恐怕是为了复辟隋朝而来,不是子女玉帛就能把他打发回去的,因此,不如趁突厥大兵未到,赶快迁都,一把火将长安城烧成灰烬,让他也住不得。这新都城的地方,有的说是邓州好,那里四面丛山环抱,层峦叠嶂,走惯了平阳大漠的胡骑,不易到达;有的说,新的都城选在襄阳好,那里前临汉江,后倚荆山,襟山带河,又有汉江鱼米之利。宇文士及并自告奋勇,愿先去那里经营宫室。讲来讲去,竟无一人敢言战的。李建成、元吉等人也怂恿高祖迁都。讲得高祖六神无主。

大家正在议论纷纷,忽听得班列中一声高叫:“不可!”高祖抬眼扫视左右,班中闪出李世民。他奏道:“突厥人马已到幽州,现在迁都,万来不及,弃城出走,君臣豢属,及城中百姓,走不到蓝田,就会被胡骑追上,纵有军士保护,那时军无战心,将会全部被俘。再说,我朝初建,恩德未施于民,一遇强敌,就不战而逃,把百姓丢给胡人屠杀抢掳,这岂不大失父皇救同于水火之意,大失百姓渴望拯救之心!我们就是能在襄、邓重新建都,又何以为国?何以取得天下百姓的信任拥戴?”

高祖想了想:胡骑离得太近了,这时仓惶逃跑,的确跑不到蓝田就会被突厥铁骑追上的。就问:“你的意思是要和?”

世民说:“突厥挟着隋室余孽而来,虽不一定是要复辟隋室,但要求必奢,就刮尽长安金宝,也填不满他的欲壑。而且一次得利,必想二次,二次得利,必想三次、四次......将来中国将不胜其忧。陛下以圣武龙兴,为天下之主,这城下之盟,丧权辱国,是万万订不得的。”高祖无不忧虑地说:“迁都不行,议和不成,那又该怎么办呢?”

世民似早拿定了主意,说:“依儿臣之见,只有背城一战,才能保国安民。”建成插嘴说:“你这是闭着眼瞎说!实力这样悬殊,能战吗?”

世民表情坚毅地说:“当年东晋丧亡之余,谢玄以八万人尚能破秦王苻坚百万之众;我朝初建,正如初升旭日,朝气蓬勃,还不能再来个淝水胜利么!”元吉说:“二哥,你想得太美了!可是双拳难敌四手,螳臂不可当车,这是常识!”世民说:“你只看到胡人的强大,没看到他为兵家所忌的许多可败之处。”于是,他详细分析了突厥在外貌强大下的败着,唐朝在弱小形势下的胜着。世民的议论精辟,有根有据,使一部分朝臣倾向于主战。但好些人仍然顾虑突厥势大,双方各讲各的理由,高祖委决不下,十分烦恼,便只好退朝回宫。高祖回到内宫不久,平阳公主李三娘就匆匆赶来了。她向高祖奏道:“胡人已迫近长安,我们逃不及,和不可;除了破釜沉舟一战,还有什么道路可走?秦王所说的敌我形势是可信的,望父皇采纳秦王之言,决心抗战。儿臣愿率娘子军,助二哥秦王一臂之力......”

高祖紧皱双眉道:“你们勇则勇也,其奈兵力相差太远何!”三娘道:“父皇如忧兵力相差太远,儿有一策。长安百姓有百万之众,如晓以利害,加以组织,少壮者可以随军参战,老弱者可以凭险守城。有这么多百姓可用,还愁什么兵力悬殊呢。”高祖说:“百姓能参战守城吗?”

三娘说:“胡人如果入城,玉石俱焚,百姓也会家破人亡,生死祝福攸关,他们怎会没有保家卫国之心呢?儿臣在雩县和百姓们共犁而耕,共釜而食,深知他们忠义出于天然,只要使用得法,不只能战,而且战而能胜。如今势机所迫,请父皇早决大计!”

高祖思忖良久,除战之外,别无善策。于是命世民为行军大总管,三娘为副,钦赐尚方宝剑,率领文武军民,对突厥作战国......

最新小说: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大唐无双皇子 超能暴乱 红警之崛起南洋 皇家娱乐指南 温柔坠落 绝对征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