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猫小说 > 历史军事 > 贞观极品公子 > 正文 第九十三章 皇帝来串门

正文 第九十三章 皇帝来串门(1 / 1)

薛琰可不知道太宗皇帝心血来潮,要到他的家里串门,这会儿,他正在前厅用饭,只见薛安一路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面带惊恐,活像大白天见了鬼一样。

薛琰一愣,不禁皱眉道:“慌慌张张的成什么样子。”

在一旁侍候的倩雪笑道:“小安子,难不成后面有小桃红在追你!”

小桃红是武阳郡公府上的粗使丫头,别看名字里占了个“小”字,可却生的五大三粗,浑身的力气,自小就跟着府上的一位武师习武,便是武阳郡公府上的护院,两三人都不是她的对手。

薛安顾不上和倩雪搭话,一副惊慌的模样,道:“少爷!那位~~~~~~那位来了!”

薛琰不禁纳闷,道:“那位?那位是哪一位?”

薛安道:“就是~~~~~~就是上一次和太子爷一道来的那位,哎呀!是当今圣上!”

我勒个去!

薛琰闻言,吓得差点儿从椅子上跌坐下来,赶紧起身,又险些掀翻了桌子,对着秋纹和倩雪慌道:“快!快将我的朝服拿来!”

别看薛琰官小,可是爵位却不低,堂堂的武阳郡公之尊,平日里不用上朝,可是每年上元佳节去宫里给皇帝拜年,说吉祥话,自然要穿着大唐公务人员的正装才行。

随着薛琰的一声喊,厅内顿时乱了起来。

薛琰平日里在府上随便惯了,经常就是一身长縟,穿着这样的便服去见当今圣上,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别忙活了,朕都进来了!”

太宗皇帝说着话,已然迈步进了前厅,看着薛琰那慌慌张张,躲躲闪闪的模样,也不禁一脸玩味的笑容。

薛琰一愣,反应过来,也顾不上体面了,上前就要大礼参拜:“臣武阳~~~~~~~~~~~”

太宗皇帝不耐烦的摆了摆手,道:“行了!行了!这是在你的府上,无须多礼!”

人家一国之君皇恩浩荡,免了薛琰的礼数,薛琰自然要欢天喜地的“谢主隆恩”了。

“圣上!臣失仪,万死!万死!”

太宗皇帝倒也不客气,大模大样的往主位上一座,道:“别万死了,呦!你倒是会享受!”

太宗皇帝看着那一桌子菜,也不禁想到了上次在薛琰府上用过的那些美味。

“正好朕还没用膳,今日就在你的府上叨扰了!”

皇帝在臣子的府上用膳,那可真的是皇恩浩荡了。

薛琰忙道:“秋纹!快去吩咐悯月,再准备一桌酒菜来!”

“不用麻烦了!”太宗皇帝说着,拿起薛琰刚刚用过的筷子,挑了一块儿薛琰提前发明的“东坡肉”扔进嘴里,咀嚼了一阵,还颇为享受道,“肥而不腻,入口即化!”

薛琰闻言,眼角一阵抽抽,这台词说的,要是君臣二人一起穿越回现代的话,就凭这捧场的功夫,在美食节目上混个嘉宾的位置,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太宗皇帝居然这般随意,看起来,之前发生的事情,已经彻底解决了,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有这样的好心情。

薛琰想到此处,也不禁为李承乾松了一口气。

这次的事情,李承乾闯下的祸,实在是太大了,能这么轻松过关,也真的是够幸运了。

太宗皇帝抬头,见薛琰正在走神,道:“别愣着了,这是在你的府上,无须拘礼,你也坐吧!”

薛琰连忙推辞道:“圣上隆恩,微臣实不敢受!”

太宗皇帝的脸色突然一变,道:“让你坐,你就坐!哪来这么多话!”

得!人家是皇帝,口.含天宪,出口就是圣旨,这下不坐都不行了,战战兢兢的坐下,薛琰的心里真的憋屈极了,这到底是在谁的家里啊!

这个时候,秋纹重新拿来了碗筷,酒杯,给太宗皇帝和薛琰都满上了一杯。

太宗皇帝端起酒杯,看了薛琰一眼,道:“来!你陪朕喝一杯!”

薛琰不敢推辞,端起酒杯,对着太宗皇帝示意了一下,侧过身,一饮而尽。

“你给太子出的主意倒是好,连当朝国舅都被你利用了!”

咳!咳!

薛琰的酒还没等咽下去,就被太宗皇帝这一句话惊得,险些把自己给呛死。

咳嗽了一阵,薛琰才觉得气息平稳了下来,知道他给李承乾出主意这件事,已经被太宗皇帝给破了案了,自然也不敢再隐瞒,只得连声赔罪!

“圣上!太子殿下虽然犯了错,但本性是好的,贩卖太仓的粮食,也只是为了赚钱给圣上修建宫室,只是太心急了些!”

太宗皇帝似乎是满腹心事,端起酒杯饮了一口道:“是啊!他就是太心急了,一个做事都不知道多反思量的储君,日后如何统御朕的大唐帝国!”

薛琰闻言一惊,忙道:“圣上,您还在生太子殿下的气?”

太宗皇帝摇摇头,道:“朕不生他的气,他做那么大一件傻事,都是为了给朕修一座寝宫,儿子有这样的孝心,一个做父亲的还求什么?朕是在心里可怜他,他想做点儿事,却做不成,就像一只想飞却飞不起来的鸟,薛琰,家有孝子是福,可身为大国的储君只是孝顺怎么够呢,天下黎民需要的是一位能够擎起天来的太子,而不是一个孝顺的阿斗啊。”

薛琰闻言,知道太宗皇帝动了易储的心思,或许历史上,李承乾之所以被废,就是因为这件事埋下了伏笔。

是眼睁睁的看着李承乾被废,还是看在两个人的交情份上,帮李承乾一把。

薛琰思量了片刻,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道:“圣上,太子绝不是阿斗,退一万步讲,就算他是阿斗,也强过那连生身父亲都敢弑杀的炀帝,德行是与生俱来的,才学却是可以后天陶冶的,太子还年轻,只要圣上遍延天下名师,认真调教,太子一定能继承圣上的伟业,成为一世英主的。”

太宗皇帝放下酒杯,看着薛琰,道:“遍延名师?朕给他找的师傅还少吗?李钢,于志宁,褚遂良,哪一个不是闻名天下的大儒!”

薛琰忙道:“从前于宁志、李纲这些人都是大儒,能教的不过是些经史之学,眼下四海未靖,太子当学一些经世治用的本领才是。”

太宗皇帝停了,也不禁动了心思,问道:“眼下能给太子找到这样的师傅吗?”

薛琰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说出一个人来:“您看张玄素怎么样?”

这张玄素可是以为牛人,初仕于隋朝,为景城县户曹,隋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活动于今河北地区的窦建德攻陷景城,将张玄素逮捕,准备杀死。

这时城中有千余人请求代他而死,并对窦建德说:“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

窦建德听后命人给张玄素松绑,并封他为治书侍御史,但张玄素以隋臣自居,却封不受,后张玄素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才接受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

再后来,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

武德皇帝皇帝久闻张玄素的名字,特意召见张玄素,向他征询为政之道,张玄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积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

所以张玄素建议武德皇帝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个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

武德皇帝很欣赏张玄素的这番议论,于是提升他为侍御史,不久又迁给事中,任命他担任隐太子李建成的老师。

玄武门之变后,张玄素一直闲居在家里,太宗皇帝一听他的名字,立即摇起了头:“他把隐太子教成那个样子,身上能有什么本事?”

薛琰给太宗皇帝满上一杯酒,然后说道:“要想成为好大夫,不治死几个人行吗?当今天下,教废过一个太子的老师可仅此一人啊!”

薛琰借医道阐释育人之道,让太宗皇帝听了颇觉有理,可是却又下不了决心,薛琰说的是没错,可是谁知道张玄素会不会把李承乾也给教废了啊!

薛琰之所以推荐张玄素,是因为他知道这人可是真材实料的,不但秉性中直,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施政方面颇有见解,于志宁,褚遂良那样的大儒只能在德行上教导李承乾,而张玄素却能教给李承乾如何做好一个太子。

历史上,太宗皇帝也正是因为张玄素为人忠直,且颇有见识,迁他为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让他去辅佐太子李承乾。

时太子李承乾游玩不学,张玄素任职东宫后,屡次上书谏劝他,张玄素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

但李承乾因为脚疾,心灰意冷,全然不纳,继续游玩如故。

贞观十三年,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李承乾,应该“学文以饰其表”,不可“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

太子李承乾照样又不纳。

太宗皇帝却因张玄素对太子李承乾多次进谏,于是在贞观十四年,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左庶手。

但太子李承乾劣性不改,一度又游宴深宫,久不见宾客,张玄素又上书谏劝太子应以国事为重,引见宫臣,“广置群僚,以辅睿德。”

张玄素一再进谏,最终引起了李承乾的讨厌,于是派人暗杀他,使他几乎送命,但他并不引以为训,仍劝谏不止。

李承乾不知改悔,恶行日盛,终于被太宗皇帝黜废,张玄素也因为是东宫官员,被牵连免职。

虽然历史上,张玄素对李承乾的教导并不成功,但是薛琰知道,那并不是张玄素的错,他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只可惜,李承乾实在是朽木不可雕。

但是如今,薛琰觉得有了自己的时时规劝,再加上张玄素的教导,李承乾未必不能改变历史上最终被废的命运。

但是,在历史上十分器重张玄素的太宗皇帝却犹豫了,道:“这件事暂且不说,薛琰,你来说说,这次太仓的事,朕该如何处理,如今有人兴风作浪,打算以这件事为引子,引出太子,你与太子为友,岂能坐视不理!”

薛琰可没想到太宗皇帝居然会和他说起这件事,忙道:“此乃国家大事,薛琰年幼识浅,不敢妄言!”

太宗皇帝闻言,笑道:“你又何必妄自菲薄,你连朕和长孙无忌都敢算计,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的!”

薛琰连忙想要否认。

太宗皇帝又道:“丽质可是都和朕说了,你交给她那个锦囊的时候,曾对她说过,这个锦囊只有在太子穷途末路,且长孙无忌在的时候,才能拿出来,怎的?你还要否认吗?”

薛琰心中叫苦,他记得将那个锦囊交给长乐公主的时候,可是曾千叮咛,万嘱咐,他的交代万万不能对别人说的,谁知道小毛丫头,一转脸就把他给出卖了。

“微臣惶恐!”

见薛琰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太宗皇帝心中大快,道:“行了!你也别藏着掖着的了,你来说说看,这件事,朕该怎么处理!说的不对,朕也不会怪罪你!”

太宗皇帝都这么说了,薛琰自然不能继续端着了,这件事,他已经看的十分明白了,太宗皇帝分明是站在李承乾这一边的,虽然心中对李承乾不免失望,但是对自己的嫡长子,太宗皇帝依然满是期待。

“圣上!微臣以为,这件事只有快刀斩乱麻才好,拖的时间越久,就越会给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机会,一旦太子储位动荡,势必引得朝野不宁,恐非社稷之福,望圣上三思!”

太宗皇帝点点头,他也正是这么想的,现在关在天牢之中的,一个太仓令,一个柴令武,只有尽快结案,才能断了某些人的念想,可是该怎么处理这二人,又该派谁去调查此案,才能彻底平息,太宗皇帝一时间还拿不定主意。

“你觉得朕该派谁去调查此案,才能尽快的平息这件事呢?”太宗皇帝话一出口,自己都愣住了,他不明白,这么大的事,自己怎么会想着去征求薛琰的意见。

要知道,薛琰虽然有些歪才,且头脑灵醒,可终归是个少年郎。

可谁知道,薛琰居然连想都没想,张口便道:“秘书监岑文本!”

太宗皇帝一愣,岑文本!

太宗皇帝当然知道岑文本是蜀王李恪一党的,若是让他来审查此案的话,无论结果如何,那些人都没了脾气,而且最重要的是,岑文本足够聪明,也最能揣测圣意,这样一个聪明人肯定明白自己的意思,到时候,快刀斩乱麻,将这件事终结,任何人都没得话说。

不过薛琰推荐岑文本,难道他知道岑文本是蜀王李恪一党?

“薛琰!你是如何知道的!?”太宗皇帝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薛琰熟读唐史,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卖弄,赶紧装傻充愣道:“知道什么?圣上是问微臣是如何知道岑文本大人的吗?难道岑文本大人名声不显?”

太宗皇帝闻言,自嘲的一笑,一个小小少年,如何知道那么多事,想来是知道岑文本的名气和才气,这才随口推荐的,不过薛琰这一提醒,都是解决了一个困扰了太宗皇帝多日的麻烦事。

君臣二人又闲聊了几句,太宗皇帝便回宫了,回宫之后,立刻宣布,由秘书监岑文本负责处理太子千牛卫军哗变的善后事宜。

过了两日天,岑文本上奏,他已查清,哗变是太仓令玩忽职守所致,太仓中的两个仓廒遭到雨淋,他居然没有发现,致使霉米流入营中,这才引起了太子千牛卫军因士卒吃了霉米身亡,愤怒之下发生了哗变。

岑文本以渎职的罪名,请求太宗皇帝将太仓令革职流放三千里,岑文本在奏章中还说,此次哗变发生后,几位大将统领大军从北苑及时赶回,护驾有功,应予旌表,至于太子千牛卫军郎将柴令武,恪尽职守,奋勇阻挡乱兵,应予以厚赏。

太宗皇帝接到奏折之后,也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批复,虽然太子千牛卫军出了点乱子,但只死了几个人,几个时辰就平息下去了,各军闻警即动,行动迅捷,说明几年来禁卫军兵练得好,将选得对,对这些功臣的封赏轻了,应再各升一级。

柴令武在这件事情当中,表现的十分英勇,是为将者的楷模,特封他为平原侯,调任泾州,到他老子柴绍麾下戍边去了,明为升迁,实则是惩罚,惩罚他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给太子李承乾出馊主意。

接着,太宗皇帝又下了一道谕令,以调左屯翊府中郎将郑仁泰为绥州都督,程怀亮出任新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

最新小说: 皇家娱乐指南 红警之崛起南洋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大唐无双皇子 绝对征服系统 超能暴乱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温柔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