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1)

()臼季哼了声:“这么说,你是不会去的了?”

介子推道:“不但我不会去,还劝你别去。公子有秦兵拥护,加上仁德兼济天下,登高一呼,万民拥护,何愁大事不成?根本就没必要去做这些暗杀勾当!”

臼季冷笑一下:“我看你是怕了。不过,我原本就没想着跟你搭伙!”转身大步而去。

介子推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晋怀公元年正月,吕省、郗芮在郇城迎降重耳,叛了怀公。

一月,秦军压境,晋怀公出奔高粱避难。

三日后,绛都旧臣以栾溱、架枝为首,引着士会、舟之侨、羊舌职、苟林父等三十余人,到曲沃迎驾。

五日后,重耳入绛都即位,是为文公。

午后的天气慢慢转凉,他们沿着一条青竹随绕的小径,走向湖对岸。

小径儿忽隐忽现。最后,他们在一片长满绿草野花的空地站住了。面前是一座坟,老翁说:“这就是我老娘的墓。”

恶来问:“你是什么时候找到她的?”

老翁道:“我与公子他们会合后,重耳就使解张把她接了回来,可怜她老人家一生劳苦,跟我一起也是颠奔度日。在这里隐居下来后,没容我多尽孝道就撒手西去了。”

他垂下头去,微合着眼睛,沉湎于悲痛中。

鸥鸟在头顶上呱呱地鸣叫着,竹林里一片静谧。

恶来问:“你后来怎么和文公见面的?”

老翁道:“臼季走后,就再也没找过我。我索性便搬进寺人披从前的那家宅院里住下来。这一住就是两个月未动弹。后来便听说重耳即了位,这才想是不是该进宫里见他一面?倒并不想去请功,只是想知道我母亲在哪里安顿着。可没想到解张却先找上门来了,我从没想到他会变成那般模样。”

绛都的严冬刚过去,天地间还是一片萧瑟,阳光却是暖暖的。

介子推蹲在院里劈柴。他把一块木头放在木墩上,看也不看,扬手就是一刀,木头从中分成两半,却从未被咬住刀。

一会儿工夫,他就劈了一大堆柴火,足够烧上个把月的。这时,他听见有人推门进来,抬头瞧时,那身影竟有些眼熟。

那人穿了身灰袍,回头去关门。介子推觉得那人很像解张,可姿态却明明是另一个人。

那人慢腾腾地关好门,一瘸一拐地向院里走来。他满脸的皱纹,衰老不堪,颌下胡须稀稀落落,眼眸也昏沉沉无甚神采,这人竟真的是解张。

介子推吃惊地看着他,慢慢站了起来。那人一歪一扭地走得吃力,晃到了介子推面前,眨着眼皮看着他。两人一时间都说不出话来,只是相互看着。

介子推的喉节上下动着,嗓子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着了。终于,解张先笑了,这一笑,面目还依稀露出昔年的一点神采。他说:“好小子,来绛都这么多天也不去见公子!”

介子推这才缓过神来:“表兄,你是怎么寻到这里的?”

解张却并不接他的话头:“找个东西让我坐下来,这腿站久了,全身都不得劲儿。”

介子推屋里可没什么坐椅,总算是找了张竹帘在院里铺了,让解张坐下。

介子推忍不住问:“你这腿是……?”

解张将手揣在袖子里,说:“去齐国时碰上了刺客,被铁椎击伤了。”他叹息着,“现在干什么都不行了,有点苟延残喘的味儿!”

介子推听得心里一片涩苦。他明明记得解张今年也就四十多一点,可这样子看去却像个老头子。

沉默了会儿,介子推又问:“我娘呢?”

解张说:“我把老人家安顿在安邑,这几天正准备去接她回来。”

介子推说:“好,我马上收拾一下跟你走,这就去安邑。”

解张看着他:“十七年都过去了,还在乎耽搁这一两天?说什么,你也该去见文公一面吧!”

介子推摇摇头:“不见也罢,文公既然已经登位,我们也该功成身退了,何必还要去凑这份热闹?”

解张也摇摇头:“你错了,有些功劳你现在不争,过后就没什么机会了。”

那一刻,介子推觉得解张就像一个浮在河面上作垂死挣扎的人,全靠抓住一根稻草救命,他全无自信。

殿里正聚着十几个人,个个鲜袍高冠,剑鞘缠金朱履镶玉。介子推认出是魏武、狐偃等人,他们看见介子推进来,面色冷漠,只是傲慢地点了下头。臼季也在其中,一身银袍,更是正眼也不瞧他,在他们眼中,介子推身着旧袍,服饰粗劣,十分的碍眼。

只有赵衰上前招承,满脸堆笑:“子推,从前的一帮兄弟,可就剩下你没来参见文公了。”

魏武听后哼了声:“坐享其成,他有什么脸面来?”

介子推却理都不理他,上前与赵衰见过礼:“多承赵大夫挂念!”

赵衰叹道:“一晃已十几年,苦日子苦过,大家都不容易啊!”招呼侍从,给介子推看个坐。

介子推回身寻解张,见他缩在墙角,默默无语,便上前拉住他,“表兄,你腿脚不方便,这里坐!”

赵衰像是才发现解张似的,大声道:“大家自己人,拘什么礼,都寻个位子坐下。”忙让侍从多摆上几张椅子来。

介子推却并不就坐,只管扶着解张的手:“表兄,你劝我来这里邀功,那文公又封你什么职位?”

解张喉头哽咽着,半晌说不出话来。

介子推盯着那张颓灰的脸:“怎么不说话,你从前的傲气都到哪去了?”

“你少说两句成不成?”解张一把推开他,踉踉跄跄地扑到一把椅子上:“谁说这里没我的位子坐?”他满脸涨红,喊道,“谁今天贱看我,我就跟他拼命!”胸膛起伏不定,半晌平静不下来。

介子推看着他,鼻孔一个劲地发酸。

一声鼓响,一个黄门走了进来,大声宣道:“大王有命,宣介子推入内晋见!”

他进得门去,见一人高高上坐,正在看一卷书简。

介子推上前跪倒:“大王,我来了!”

听那人放下书简,道:“日子是无声的,晃晃已快过二十年,久了,故人都觉得生疏,请都请不来!”

介子推忙道:“臣是卑贱之躯,不堪抬举,只想接回老母去乡野安身立命。”

文公已踱到他的身前,双手将他扶起,道:“子推,你虽没跟我出游列国,可当初护驾却是冒着九死一生之险的,我岂能抹了你的功劳?”

介子推看到眼前是一个白发苍苍的人,虽已见老,却面色红润,眼眉之间多了几分煞威,不禁感叹道:“十几年不见,公子你也见老了。”

文公点点头:“所以说光阴似金,半点不假。有志之士,更应趁着身强之时有所建树,方不愧身为堂堂男儿三尺,立于天地之间。”

介子推垂下头去:“介子推一介莽夫,只怕是难以担挡大任!”

文公大声道:“这话错了,现今国事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况且太子圉余党蠢蠢欲动,梁五、东关五又叛逃在外,这些都是孤的心腹大患。但我召你来,却是另有要事相托。”

介子推道:“旦有所遣,臣定然不遗余力。”

文公一拍他的肩:“好!”转身从案上取来一个锦匣,递给介子推,“你且打开来瞧瞧。”

介子推依言开盒,见里边是半副衣袖,不禁一愣。

听文公叹道:“这十九年中,我无一日不随身携带着它,每一见到,都觉得寒心入骨。”

介子推听了这话,登时什么都明白了:“您说的是寺人披?”

文公长袖一抖:“此贼不除,天理难容。”

介子推突然双膝跪倒,反把文公吓了一跳:“介子推,你这是做什么?”

介子推垂头伏地:“臣乞大王饶恕寺人披死罪!”

“什么?”文公惊愕半晌,突然大笑,“介子推,寡人真是不懂你了,那寺人披当年对你我刀剑相加苦苦相逼,幸好天命见佑才没遭毒手。今日你却要替他求情?”

介子推忙道:“主公且听我慢慢道来,那寺人披决非凶残奸恶之辈。”便把与寺人披相知相交一节原原本本地道了出来,最后又说,“主公新立,现下更应该摈弃小忿,广纳贤才,方为立国之本。”

文公道:“这般说,你是不肯为寡人去追杀寺人披了?”

介子推道:“臣只是觉得寺人披不该杀。”双手将锦匣递回。

两人间一时无话。好一会儿文公才道:“好吧,寡人就听你一次!”

介子推闻听大喜。文公却有下文:“不过,死罪可饶,活罪难免,你须得让那寺人披来我这里臣服!”

介子推沉吟半晌,终于道:“好吧,臣就试试看!”

他可没想到,文公答应他的只是一个幌子。介子推告退后,文公急召赵衰、臼季、魏武进见,令他们马上动身出发。赵衰带人去高粱刺杀太子圉,臼季、魏武速去九耳山搜杀寺人披。

最后吩咐道:“着解张带人去安邑走一趟,把介子推的老母接来绛都。”他看着桌上的锦匣,冷冷地道:“介子推带来寺人披倒也罢了,若有二心,他们母子就不必再相见了。”

日已见西,湖边的一老一少却并没心思钓鱼,都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里。

恶来说:“当时你就没想到晋文公探听到寺人披的下落后,会立刻派人追杀他?”

老翁叹了口气:“其实悲剧倒并不是文公一个人造成的。”他的脸上显出痛苦的神色,眉头紧成了一团儿。

“难道说里边还另有曲折?”

老翁沉重地点点头:“追溯起来,事情的起因牵扯到了上一代的人,后果却是由我们这些后辈承担了。”

他的眼神里蕴着苍凉:“我没想到再见到寺人披的时候,我们会卷入一场更大纷争中去!”

村庄和家户,桥和流水,牧童和农夫……一副美的风情画,打开或折拢都是极醉人的。

春天的原野上,开满了橘黄、粉白的荇菜和白蒿,一片弥散的清香始终跟随着介子推。

他面前就是九耳山,村舍就窝在山脚下。日前他曾上山一趟,玉清湖那地方不见有人住,便捉摸着是不是该去村子里找找。

而在十五年前,和寺人披最后一次相见时,他明明说过让介子推去玉清湖寻他的。

村子里鸡犬相闻,介子推在尽东头的一家院落停下,见大片牵牛花爬过浅浅篱墙。

有个农夫模样的大汉正荷锄走出门来,见到介子推是生人,略显惊诧。

介子推赶忙稽首:“这位老哥,兄弟有事相烦。”

农夫赶忙道:“你说你说。”

介子推道:“敢问这里可是有个叫勃离的人?此人身高过丈,白发,长相魁梧,和一个女子在一起。”

那农夫不待他说完,就叫道:“你说的这人我晓得,打这儿往村后走不远,就会看见一处平台,这几天他老是在那儿转悠。”

村东果真有一方土台,孤立在乱草丛中。朝日正徐徐升起,霞光四射。

土台的一端正坐着两个人,一个高大一个矮小,稍近细瞧,才看清原来是青袍白发的寺人披和一个穿花布衫的孩童。

郊野回荡着湿润的清寒,阴淡的薄云飘过天际。远远看着眼前的土台,土台上的人,介子推忽生沧桑变幻,白云苍狗之叹。

再行前几步,寺人披已转过头来,两道冰冷的目光倾泻而至。

介子推的心跳突地加速。寺人披虽然较之昔日犹不失威武,可从面容上看,已相当见老了。

看见介子推,那张铁板似的脸才慢慢解冻。他轻轻站起来,右手一抬,那个孩子已被抱在了胸前。而后,他笑了笑说:“你终于还是来了!”

介子推也还之一笑:“十多年不见,大哥一向可安好?”

寺人披道:“总算是熬过来了。”抱着孩子轻轻跃下土台。

介子推这才看清那孩子不过五、六岁模样,却长得极为俊气,眼睛亮得清澈。寺人披扭头对小孩说:“叫阿叔!”

童子好奇地瞅着介子推,倒并不见羞涩,脆生生地叫了。

介子推应了声,见寺人披把孩子递了过来,忙伸手接住。就听寺人披说:“是我的孩子,五岁大了。”

介子推这才想起,孩子那双眼分明像似了寺人披。他的心忽地一紧。

他的头埋在了孩子胸前,觉得眼角潮乎乎的,他沙哑着嗓子说了一句:“大哥,恭喜你!”慢慢从怀里掏出来一只玉镯,给孩子套在右腕上。这还是寺人披在隐退前交给他的,原是让介子推替他照顾魔仙儿的。

寺人披很慈爱地轻抚着孩子的额发:“我给他起了名字,叫敬文,嗳,这辈子是不想让他习武了。”

介子推此时才真正察觉寺人披少了些煞威,多了些温情。

一抬手,又把孩子抱了去,寺人披像是疼极了这孩子,半点也不肯让他离身。他问:“子推,这些年你都在哪里安身?”

介子推道:“我过去一直在秦国,直到两个月前才回晋国来。”

寺人披看着他笑了:“你的剑技想必是长进不少,从走相我就能看得出来,很有法度。”

介子推却岔开了话题:“大哥,你可知道重耳公子已在绛都即位的事?”

寺人披点点头:“略有耳闻。”

介子推道:“不知大哥你何打算?”

寺人披淡淡地道:“文公派你来,便是为了我这条漏网之鱼?”

介子推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大哥向文公臣服,前嫌一笔勾销。”

清凉干爽的风吹拂着茅草,发出细碎的好听的声音。

寺人披叹了口气:“子推你还是不了解勃离的为人呢!”他抬起头,看着远处,“昨天,我接到梁五和东关五的传书,他们正遭到文公的人四处追杀,让我前去救护。今天一早,卫衣就先去接应了!”

介子推急道:“大哥,二五并非什么善类,你何苦又往自己身上揽祸?”

“何为正何为奸,你的衡量尺度未必是我的标准。”寺人披沉声道,“我只知道一点,欠下的债终需得还的。”

这时,孩子说话了:“爹,娘亲怎么还不回来?”

寺人披拍拍他的脸蛋:“快了,天黑前一定会回家的,看她能给阿文带什么好东西回来?”转头冲介子推笑了笑:“走,跟我回去喝上两杯,总不成你现在就要下手抓我吧?”

介子推叹道:“大哥你又何必这般气盛,换个地方避开是非,一家人太太平平地隐居不是更好么?”

寺人披看了他一眼:“可能吗?”

面前是一片杏林。黄土小路蛇似的钻进杏林里,东弯西拐条条相连,蜂飞蝶舞,走上一阵子就看见了几间小屋。

是几间黄土小屋,荆笆和黄土砌成的墙,荆笆和茅草铺盖的顶。

介子推可以想像得见:寺人披解开牛,扛起犁,吆喝着出了柴门,一路如同歌唱,走进玫瑰色的朝霞里。

魔仙儿提了一篮子待洗的衣衫,消失在密密匝匝的杏林后面。杏花上,几只蜜蜂和蝴蝶翩翩出没。

太阳、土地、蜂飞蝶舞,无处不在的杏花香风,和片刻不息的虫鸣……

介子推突然感到,寺人披有卫衣那样的女人陪着,在这里度过半生,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可惜,这种好日子不会太长了。

米酒在器皿里热得滋滋地响,锅里炖的野味也冒出香味,干柴在灶洞里发出劈啪的爆裂声,两个男人都已有了几分醉意。

介子推借着酒劲又开始劝解寺人披:“大哥,我看你还是去避避得好!”

“避?”寺人披摇摇头,“我避不开的就是自己的良心。”

“可你总该替孩子想一想吧?”

寺人披眼光转向敬文,见他正旁若无人地在大吃大嚼,一副开心陶陶的样子。好一会儿才说:“这件事一旦了结,我和卫衣自然不再理会俗事。”

介子推叹息:“只怕那时又由不得你了!”

寺人披猛灌了一大口酒:“放心老弟,勃离还不是个遇事就抛不开的人。”

介子推摇了摇头,只好作罢,却又关心起寺人披的伤势来,说大哥你气色看起来还好,那把插在心口的剑没问题吧?

寺人披点点头:“闲下来静养,确对身体有益,可还是保不定能挨多久。”转头看着介子推,“你信么?我有十多年没摸过剑了?”

是么?这可是新鲜事。介子推记得在从前,寺人披是半步也不会离开他的剑的。

他刚要说话,寺人披却已站了起来,矮身从床底下摸出了一个大盒子。打开盖,取出用布条扎紧的“大桅杆”,介子推就看见他的眼睛里倏地闪过两道火花。

他慢慢用手抚摩着剑身,像是在同久别的兄弟亲昵。沉默了半晌,听他说了句:“此间事一了,老兄弟,咱们真的也该退了!”

介子推眼前逐渐出现幻象:寺人披迅速地老去,满面皱纹像枚风干的核桃。剑呢,闲置在角落,满是灰尘、蛛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江湖,有的人的江湖却永远不会老。

接近午时,村西的河水像水银一样沉缓地流动着,四下空旷沉静。

介子推独自出了寺人披的家门,慢慢步在河沿上。他现在倒觉得有些迷惑了,自己此行有什么意义?是为了文公来逼迫寺人披就范?是为了顾全交情来告知寺人披去逃避?可事实上,自己却像风一样无力阻拦什么,那倔强的河流依然会流向要去的方位的。

山腰上的竹叶上闪着若有若无的阳光,随风打着晃儿,竹叶像纸鹞一样在空气里飞舞着。它们是真正的舞者,意气飞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寂寞和忧愁。

蓦地,一阵急湍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像突如其来的一阵急雨,敲破了天地间的宁静。

接着,他看见一匹快马扬着红鬃,从一片榕树后转出来。马上有个青衣人垂伏着,快马直朝寺人披住的地方冲去。

介子推全身呼地一震,该来的总是要来,只是来的太快。

他赶回去时,那人已死。他和寺人披面面相对,半晌没有言语。

终于,寺人披说:“他们来了!”

介子推的呼吸猛地加粗:“大哥,听我一句话,这次就不管了!”

寺人披继续道:“他们在山前被文公的人拦下了,我非去接应不可!”拿起一匹丝绦束在腰间,左手持剑,右手从墙上摘下斗笠,大步向外闯去:“我去去就回!”

介子推一把扯住他,“大哥,这事我求你别插手!”

寺人披笑了笑:“兄弟,你拦不住我的!”

便在这时,身后先想起脆生生的童音:“爹,你要去哪儿?”

介子推适时说了句:“你别忘了,你现在可是个有家室的人!”

寺人披慢慢走近孩子,蹲下来:“睡醒了?锅里有粥,待会儿让介叔拿给你吃。”

敬文眨动着大眼睛:“爹,你要出远门么?”

寺人披点点头:“我去接你娘亲回来。”

敬文伸手抓住了寺人披的衣襟:“我也要去接娘亲。”

寺人披看着门外:“外面的风很大,阿爹不放心你跟。”一顿,又说,“介叔会陪你的!”

在山势下走的地方,有一块四角锋利的巨岩从容地立在那儿,岩面粗糙黝黑。

寺人披仗剑站在上面,远远地看见,一片斜坡上,歪倒着两辆车,下面围着不下五十人。梁五和东关五缩在车前,身边只剩下几个卫士,使剑抵挡着攻袭,追杀者却是魏武、臼季、九哥等人。

寺人披吸了一口气,把剑身上的布条轻轻抖去,身子一纵,已高高飞起,像一团乌云一般,他落在了圈中。

寺人披!一片惊呼。

魏武等人不由自主地向后退了几步。东关五又惊又喜,肥胖的脸上顿时有了神气:“勃离,幸好你及时赶到。”梁五却因受了点轻伤,气喘如牛,没半点气力说话。

寺人披朝两人一点头,转身面对众人:“我要带两位大夫走,请各位赏条路!”

身穿银衣,面容瘦削的臼季走上前来:“寺人披,你可知道我是谁?”

寺人披淡淡地道:“请恕我眼拙,不识得尊驾。”

臼季道:“我是臼季,早听说你剑法通神,以为是何等英雄,原来也不过如此。”他探手从怀中取出一方襟袖,“这个东西你想必不会眼生。”

寺人披眼光一盛:“是文公的?”

臼季道:“文公使我踏遍天涯也要寻着你,报这一剑之恨,寺人披,受死吧!”

剑光一闪,已刺到寺人披的咽喉。寺人披身子向后跳了一步,“你太年轻了,别逼我出手!”

臼季怒极反笑,剑剑不离寺人披的要害。魏武在旁大呼:“小季子,不可掉以轻心!”

话刚出口,就见一道剑光击下,臼季拦腰断成两截。魏武只觉浑身发冷,猛然伏在地上大呕起来。

菊花古剑和酒_菊花古剑和酒全文免费阅读_更新完毕!

最新小说: 慕安安宗政御 刘玥甄六兮寅肃_ 宋倾城郁庭川 与君AA 至尊仙道 望门庶女(全本) 凤九儿战倾城 名门嫡姝 永恒武道 战神狼王于枫